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遗传育种、养殖加工与病害防控的短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11-12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299
核心提示:中国科学院院士桂建芳从水产遗传育种的重要性和研究基础出发,指出国内遗传育种产业存在的问题。“在基础研究方面,基础研究投入低,满足不了良种培育需求;优异种质资源挖掘深度、广度不够;重要经济性状遗传机制解析不够深入;在前沿、共性技术上,基因编辑等新技术尚未广泛应用,缺乏快速育种技术;现代育种技术体系尚需完善,在品种培育上也存在很多问题,一是对原种依赖程度过高,缺乏突破性新品种;二是多个优良性状综合新品种极少;三是良种覆盖率和遗传改良率水平亟待提高。而在示范应用上,规模化种苗生产技术滞后,繁育养殖技术

中国科学院院士桂建芳从水产遗传育种的重要性和研究基础出发,指出国内遗传育种产业存在的问题。“在基础研究方面,基础研究投入低,满足不了良种培育需求;优异种质资源挖掘深度、广度不够;重要经济性状遗传机制解析不够深入;在前沿、共性技术上,基因编辑等新技术尚未广泛应用,缺乏快速育种技术;现代育种技术体系尚需完善,在品种培育上也存在很多问题,一是对原种依赖程度过高,缺乏突破性新品种;二是多个优良性状综合新品种极少;三是良种覆盖率和遗传改良率水平亟待提高。而在示范应用上,规模化种苗生产技术滞后,繁育养殖技术急需提升;商业育种模式需进一步完善,产业技术标准需要制定;产业链不完善,集成度低,缺乏‘育-繁-推’一体化龙头企业。”

除了遗传育种、养殖加工外,病害防控也是水产养殖中的重要一环。关于水产养殖的病害问题,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张元兴表示,密集的动物群体发生感染性病害是普遍规律,而海水养殖鱼类的集约化养殖必定经受病害疫情的考验,养殖时间越长,病害越多,病毒病是未来养殖的潜在危险。在海水养殖鱼类防病体系中,他认为,病害控制方面我们是严重失衡的。养殖环境、药物治疗、病害控制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唯独在疫苗应用上缺了一条腿,完全没有疫苗的应用。

据“大黄鱼之父”刘家富在对繁养技术的分析中认为,在创新后,育苗技术从海水鱼全长25毫米出苗量约为2000尾/立方米到1万尾/立方米(正常密度,不主张更高密度),在养殖方面,也从传统的10多平方米的小网箱,由小改大,由浅改深,提高效率,减少人工费用,同时随之网箱空间的加大,水流更为畅通,养殖出来的鱼质量也更好。

 
关键词: 动物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