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经济学人杂志:中国价格上涨是因为猪肉还是货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04-02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223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3月13日文章:酸甜咕噜肉——中国价格上涨是因为猪肉还是货币?

  在这样一个曾因通货膨胀而诱发社会不安的国家里,中国今年二月的通货膨胀率跃至8.7%,创下十二年来最高点,引得广泛关注。不过,对于这次通货膨胀的诱因以及政策应该如何调整,各经济学家众说纷纭。

  中国人民银行将会再次提高利率和存款准备金。有人担心这会是1987-88或是1993-94年的历史重演,当时的高幅通货膨胀迫使政府急剧紧缩货币政策,导致了经济硬着陆。

  和以往的通货膨胀浪潮所不同的是,此次的增长主要是由食品价格上涨23%而导致的。蔬菜价格比去年高出46%,猪肉贵出63%。各方面供应紧缺,上个月遭遇的五十年来最严重的暴风雪使得庄稼遭殃、运输受阻,特别是几千只猪死于蓝耳病,使得情况恶化。去年,非食品价格仅上涨了1.6%,相反,1994年非食品通货膨胀率高达20%。

  如果食品价格是被单一供应因素提高的,那么今年迟些时候价格将会平缓,通货膨胀也会回落。 有争议说,若是如此,就无需采取紧急控制了,再说,高利率对于抑制食品价格作用极小。某些决策者同样担心,美国正在降息中国反而大幅升息,这将吸引更多的资本流入,额外的流动资金事实上将会加重通货膨胀的压力。

  的确,一些经济学家相信过量的资金也是通货膨胀的部分原因。过去,中国通货膨胀与货币供应量的增长息息相关。货币增长发生在1987-88和1993-94两次通货膨胀之前。在1993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增长率高达40%。

  现在货币供应量是否失控更加难说,过去一年中,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了17.5%,相当于1998-2003年物价平坦或下降时的平均水平。 但高盛经济学家梁红认为,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低估了冲击着中国的流动资金总量。她倾向于M3,它的范围更广,包括非银行性金融机构内的存款以及金融机构发行的有价证券。据她计算,M3增长率自从2005年来有大幅提高,从大约15%到23%。这意味着通货膨胀率越高,情况将会更加持久并将会从食品扩展到其他商品和服务领域,这也需要中国人民银行更大力度地紧缩。

  但是,另一个与以往不同的是,以往高涨的通货膨胀总会与经常项目赤字的扩大--典型经济过热的象征--携手共进。 今天,中国国内有大量盈余,这可以当作另一个抑制通货膨胀的工具:人民币的快速升值加上适中的利率增长将能制止进口通胀,并更少的影响内需。的确,大多数经济学家都同意这一点:不论导致通货膨胀的是什么,更加强大的人民币都会使其好转。(译者:晏)

附:

M0=流通中现金

M1=流通中现金+可交易用存款(支票存款\\转帐信用卡存款)

M2=M1+非交易用存款(储蓄存款\\定期存款)

M3=M2+其他货币性短期流动资产(国库券\\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M0流通中的现金量作为最窄意义上的货币

M1反映了社会的直接购买能力,商品的供应量应和M1保持合适的比例关系,不然经济会过热或萧条

M2反映了现实的购买力,也反映了潜在的购买力,研究M2,特别是掌握其构成的变化,对整个国民经济状况的分析,预测都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