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近年来,市委市府加强草食牲畜发展领导和扶持使我市草食牲畜有了较大发展,持续保持良好的发展趋势。现已在双河镇、观音溪镇、溪口镇、天池镇、红岩乡、高兴等乡镇建成出栏100只以上的山羊养殖场15个,在高兴镇、观音溪镇建成存栏种兔1000只以上的肉兔养殖场2个,在禄市镇、阳和镇建成出栏肉牛100头以上的肉牛养殖场2个,逐步形成具有华蓥特色的山羊和肉兔相对集中、相对稳定的生产基地。引进波尔山羊种山羊10只,产出波杂羊670只;2007年全市存栏山羊2.8153万只,比去年同期增加10.85%;出栏山羊5.32万只,比去年同期增长4.7%。肉兔存栏15.51万只,比去年同期减少27.08%;出栏113.6891万只,比去年同期减少25.89%。我市草食牲畜的发展已成为全市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亮点。
(二)生产特点。我市草食牲畜生产以农户分散饲养为主体,适度规模养殖和产业化程度比重呈逐年提高的趋势,区域明显,其特点为:一是区域明显,山羊主要集中在铁路以东的天池、红岩、观音溪、高兴、溪口等乡镇,该区域内为山区草山草坡较多,牧草资源丰富,为山羊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自然环境条件。据统计,2007年养殖基地山羊饲养占全市的82.9%。肉兔主要集中在铁路以西的双河、观音溪、高兴等乡镇,据统计,2007年养殖基地肉兔饲养占全市的38%。二是规模场户,养殖规模持续增长。据不完全统计,在主要生产区内山羊规模养殖场户有15户,比去年增长5.6%。存栏山羊2553只,占全市9.07%;三是良种和新技术的推广效果显著。我市除有本地山羊、肉兔以外,还引进了全国著名的南江黄羊,世界著名的波尔山羊、齐卡肉兔、新西南兔、西德巨型兔。利用杂交优势,生产杂交山羊、杂交肉兔,降低养殖成本,增加养殖效益。山羊“一改五推一防”,肉兔“一改四推一防”,养殖配套技术得到应用推广,适度规模养殖普遍采用高床舍饲,青贮饲料、配合饲料、颗粒饲料补饲,疾病防治综合技术,沼气利用,适时出栏,生产效益和生产水平大大提高,良种新技术的推广为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四是草食牲畜协会成为养殖户之间的桥梁和纽带。2003年华蓥市草食牲畜协会的成立,为我市草食牲畜的技术推广、生产加工和市场流通起到了积极的协调作用,进而提高了畜产品的市场化、专业化、信息化水平和农民组织程度,推动了我市草食牲畜产业化进程。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草食牲畜良种繁育体系不完善。多年来,体系建设不完善,种畜杂乱,结构不合理,种场规模不配套。良种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和利用,个体生产性能差异显著、遗传潜力尚未发挥,羔羊、幼兔严重不足,致使我市草食牲畜生产面临徘徊不前的局面,严重的影响了我市草食牲畜业的发展。二是科技贮备不足,科技投入少。科技是发展生产的动力。我市草食牲畜的育种工作及产品加工落后,还处于弱势状态。加工能力差,产品单一,附加值低,竞争力差,产品多以鲜活和初级产品上市,难以适应市场要求;科技投入少,技术引进和科技贮备不足,科学研究不够,草食牲畜饲养、加工方式落后,劳动效率、饲料转化率和商品率低,劳动强度大,产品质量和产业化水平低。三是生产方式落后,疫病控制和环境保护难度大。传统的分散粗放饲养方式落后,畜舍条件简陋,设备设施差,冬不保暖,夏不防暑,空间小,通气差,建设不科学、不规范,对开展防疫工作非常不利,疫病控制和环境保护难度大。随着规模养殖的发展,养殖场户缺乏科学管理,防疫工作不到位,环境保护意识薄弱,规模养殖场污染极为严重,产品质量很难保证,严重的影响了我市草食牲畜生产持续健康的发展。
二 、草食牲畜业发展基本思路
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支撑,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优势,重视发展,量质并举,缩小差距,达到全国现有水平。重点发展特色草食牲畜业,加快繁育体系建设步伐,积极发展规模养殖和小区建设,发展一批基地,培养一批龙头企业,创建一批品牌,计划到2012年,全市建立牛、羊、兔养殖小区分别达到10个、17个、11个。实施标准化生产技术,生产优质、安全、绿色产品,努力争创名特优新草食牲畜产品及品牌。针对特色和优势,进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采用“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加大草食牲畜重点项目建设力度,提升我市草食牲畜产业化整体水平。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安全、绿色、环保生态型的草食牲畜产业,使养殖业与环境和谐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做大做强我市草食牲畜产业。
三 、 草食牲畜发展对策
1 、提高认识,重视发展。草食牲畜业是我市畜牧业的重要组成成分,是东部山区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其产品风味独特、安全、低残留,深受消费者欢迎,人们对高蛋白、低脂肪、绿色无污染的牛羊兔需求量越来越大,近几年呈明显增长趋势,牛羊兔以食草为主食,因而具有绿色特性。纯天然、无公害、低残留、营养丰富、色、香、味均佳是消费者永远追求的目标。近年来,牛羊兔供不应求,价格攀升。牛羊兔适宜规模化养殖,抗病力强、易养殖、见效快、效益好。发展前景更为广阔。因此,需要我们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安全、绿色、生态环保型的草食牲畜产业,刻不容缓。
2 、建立完善草食牲畜良种繁育体系。建立和完善草食牲畜良种繁育,配套建设波尔山羊、南江黄羊、本地黑山羊、新西兰兔、加利福利亚兔规模化、标准化种场,开展本品种、品系选育和杂交利用,发挥遗传潜力,提高个体和种群的生产性能和整齐度。发挥资源优势,建立扩繁场和种源基地,规范圈舍建设,提高供种质量,扩大供种能力,满足我市草食牲畜发展的需要。
3 、注重环境保护发展循环经济。随着规模化牛羊兔养殖发展加快,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特别是生产的粪污,环境污染突出,已引起高度重视,搞好粪污处理,净化养殖环境,加强环境保护,发展生态养殖迫在眉睫。按照我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要求,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必须达到环保标准要求。加大环境保护的投入,大力推广“牛、羊、兔-沼-鱼(果)”和“牛、羊、兔-沼-草”等生态养殖模式,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
4、加快建立和发展无公害草食牲畜生产基地。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按照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环保的要求,实行产前全程监控、产中严格按照标准和规程进行生产、产后加强管理,严格控制投入品饲料、兽药、添加剂等的安全性,彻底解决草食牲畜生产滥用药物和产品残留问题,大力发展无公害生产基地,促使羊、兔产品达到安全、无疾病污染和低(无)残留,精心打造羊、兔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品牌,提高产品品质和竞争力。
5、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产业水平。加快实施草食牲畜标准化生产行动,推广标准化技术,编印产业标准化实用手册,指导规范生产,推行养殖示范小区,统一羊、兔建筑、种、料、养、管、防等标准和技术规程,原则把基地、企业、农民等养殖、加工、销售各个环节当作企业的不同车间来组织生产,进行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生产,提高产业化水平,促进草食牲畜产业化可持续发展。
6、发挥龙头企业优势,带动产业化发展。要树立“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思想。培养规模大、起点高、外向型、具有较强带动力的龙头企业,特别是深加工龙头企业,重点扶持市区级龙头企业,以充分发挥龙头作用和特色产业优势,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方式,实行“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增强辐射带头能力,促进草食牲畜产业化发展。建设稳定的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形成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的优质草食牲畜产业带和高效农业开发体系,建立起生产引企业、企业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风险利益共担共享机制。推行订单农业,加强龙头企业与基地和农户的有机联系,增强龙头企业实力,保护农民利益,提高农民收益,带动产业化发展。
7、加强市场信息体系建设,信息是生产力。加快信息网络体系建设,以区畜牧站为中心,市畜牧总站为支撑,以种畜禽场和生产经营单位及大户为基础,草食牲畜协会为纽带,建立华蓥市草食牲畜信息中心,为草食牲畜产业化发展提供市场信息平台。加大信息化服务,提高科技管理水平。通过了解掌握国内羊、兔科技、生产、贸易水平、产品供求关系、产品品质要求、价格变动趋势、相关产业动态,加强信息交流服务,以指导生产经营者有序生产、加工、销售、避免盲目生产造成损失,提高养殖、加工效益,促进成熟性产业化发展。
8 、拓展资金渠道,加大支持力度。将国家和地方财政、发改委、扶贫办、农业产业化、农业综合开发等有关涉农资金“捆绑”起来,增加投入,重点扶持羊、兔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基地建设、龙头企业新产品开发;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鼓励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和外资进入草食牲畜业领域。从而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筹集国家、集体、个人等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加快草食牲畜产业化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