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厨垃圾猪”也被称为“泔水猪”,是指利用餐厨垃圾饲喂的猪。餐厨剩饭剩菜和垃圾未经无害化处理,直接收集喂猪,容易传播疫病,也会对周边环境产生恶劣影响。“新华视点”记者多日采访发现,围绕天津城市周边有多处“餐厨垃圾猪”饲养点。目前,这一问题已经引起当地高度重视。
4月15日,当记者再次探访,发现不少区域已经开始行动,查处“餐厨垃圾猪”饲养点。在陈台子排水河荣华桥附近的养猪点,记者看到有公安、综合执法、环卫等部门的车辆停靠,挖土机、卡车等正在将垃圾清走;在外环线津霸桥附近,多个养猪点已经清理完毕。但仍有一些区域,养猪户仍照常养殖。
餐厨垃圾喂猪 养殖点绕城分布
近日,根据群众提供的线索,记者在天津市外环线以外陈台子排水河荣华桥附近,找到一个饲养“餐厨垃圾猪”、提取“地沟油”的集中地。
记者走进一间养猪场,发现养猪场大致分为三个区域:一个是餐厨垃圾加工区域。半露天的棚子里是简易土炉和烟囱,炉子上架着一口大黑锅,里面有半锅餐厨垃圾正在嘟嘟冒泡,旁边用塑料布蒙着几个大油桶;一个是养猪区域,大棚里是用砖头砌成的猪圈,几头肥猪正在进食;一个是居住区域,一座简易的砖砌房屋,与养猪场一墙之隔。
棚屋区外面,几辆拉泔水的小型货车停在旁边,车辆油渍斑斑,每辆车上面有四到八个蓝色大桶。纸箱、塑料袋或者其他看不出原材料的各色垃圾在棚屋旁边堆积,有的已被油渍污染。
附近的村民告诉记者,这里的养猪场已经存在很多年,都是从外面拉来餐厨垃圾喂猪。
顺着天津市外环线接着往前走,在天津中心城区东部外环线外,记者找到一处相对较大的“餐厨垃圾猪”养殖点,一辆小型卡车上面有几个拉泔水的塑料桶,旁边分布着数十个油桶。知情人介绍,这可能是从餐厨垃圾中提取出的油脂,会有专门的人过来收。
在滨海新区中塘镇附近,记者找到一个规模较大的“餐厨垃圾猪”养殖聚集区域。一位来自东北的养猪户告诉记者,他在这里养猪已经十多年了。这里聚集了十多家养猪场。
天津本地不收 “都卖别的地方了”
记者调查的几十家养殖点,无一例外卫生状况都非常差。一些养殖户把长时间放置的餐厨垃圾直接喂猪,一些塑料袋、餐巾纸都来不及挑出来。
专家介绍,因为“餐厨垃圾猪”所吃的剩菜里可能含有各类病体,病原寄生在猪的体内繁衍,猪的发病率比正常饲养的猪要高很多。人吃了这样的猪肉患病风险很大。
中塘镇的养猪户告诉记者,吃泔水的猪肉肥膘厚,比一般正规化饲养的猪要大得多,能够长到400多斤。“这些猪天津本地不收,也不允许出售,我们都卖到别的地方了。”
“餐厨垃圾猪”养殖还会导致“地沟油”问题的产生,给百姓餐桌安全带来重大隐患。一位养猪户告诉记者,他们把泔水拉过来后要把表面的油脂收集一下。在记者调查的多处“餐厨垃圾猪”养殖点,都可以看到有装满“地沟油”的油桶存在,有些养猪户还用塑料布加以遮盖,防止被外人看到。
餐厨垃圾管理失控 养殖户打游击
记者调查发现,“餐厨垃圾猪”养殖点的存在,与餐厨垃圾管理失控密切相关。
“‘餐厨垃圾猪’的存在,意味着餐厨垃圾管理失控,收集、运输、喂养等一系列管理的失守。”天津一家大型养猪场的负责人说。
多位养猪户告诉记者,除了有时会领取免费药物外,他们跟政府管理部门再无联系,没有人管他们收运、储存、使用餐厨垃圾,也没人管他们怎么养猪,甚至不存在出栏检验检疫等。
一些养猪户与监管部门打起“游击战”,客观上也增加了监管难度。一位养猪户告诉记者,他们这些年基本上在天津多个区域来回转圈,一个地方查了就转移,查完还可以再回来。
■专家支招
整治餐厨垃圾处理是关键
受访专家和业内人士建议,要解决“餐厨垃圾猪”问题,市容、畜牧、食药、环保等政府管理部门应开展联合执法,形成高压态势。尤其要做好区域交界地区的管理工作,防止养殖点“打游击”。
同时,要切实管理好餐厨垃圾,把餐厨垃圾处理作为整治饲养“泔水猪”的关键之举。建议将监管重点放在产生餐厨垃圾餐饮服务单位,严格落实相关法律法规,确保餐饮服务单位按规定向有关部门申报餐厨垃圾的种类和产生量,让有资质的单位收运、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