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别说涨价是给农民\"涨工资\" 涨价利益已旁落\"他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03-22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177
18日,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在一个论坛上分析了经济走势,他认为,目前的物价上涨是结构性的而非全面上涨,今年CPI控制在4.8%很困难,猪肉价格不会回落到以前的低价水平。“站在农民的角度,这次农产品价格上涨是应该的,去年上半年,农民净收入部分82%是靠价格上涨”。(3月19日《信息时报》)

  姚景源年前道出的基本粮油肉价“恢复性上涨论”,这次变了一种表达方式,改成“结构性上涨”了?

  “结构性上涨”这词儿,看起来既陌生又熟稔。陌生者,是源于“结构性”与“上涨”之间生硬而冰冷的搭配关系,让人感受到这是学者一拍脑门后的生僻修饰词和“创新语法”;熟悉者,是百姓对诸如“价格与国际接轨”、“涨肉价是为了给农民涨工资”、“涨油价对百姓影响不大”、“涨菜价可以让农民挥锄种菜的积极性增大”等光鲜托辞已司空见惯。

  然而,仅仅是光鲜而已,剥开这层七彩外衣,我们很容易感受到物价上涨带给众多百姓买菜烧饭之痛。

  姚景源说,“这几年城市的公务员、企业都涨工资,谁给农民涨工资?这次的农产品价格上涨实际上是市场对城乡利益的调节”。问题是,拿大多数百姓民生生计变难去“调节”城乡利益结构,这不是在挖肉补疮吗?

  况且,就是这个不伦不类的“调节”,不仅未让躬耕田间的农民实现增收的梦想,相反让“调节”而生的利益甜头悉数落在大小粮贩手里,悉数让一头猪的好处装进了多达七八个的“监管婆婆”的口袋里。

  农产品涨价产生的利益旁落“他人”,这种尴尬的现实,源于一种社会利益公平分配的监守缺乏,源于一堆“监管婆婆”对“猪过拔毛”、“粮过拔灰”的垂涎欲滴。加之,粮油肉主副农产品一直无终点地涨价,无一幸免地扯动了相关或“远关”产品物价的跟风上涨。这条有形或无形的民生价格链,一股脑拉动群体性上涨,必然增加整个社会公民的民生堪负重量,使他们“提着菜篮上街、湿润着眼眶回来”。此时的农民,或许不但会在与粮贩、菜贩的利益博弈中败北,而且会因“种粮和养猪成本”的增加而肩负双倍重压。

  于是,在这一场看起来为农民争利,让农民随公务员一道涨薪的“战役”之后,剩下的只是极少数喜出望外的胜者,以我看,这批胜者不是“人精”就是“权精”。不仅农民增收路径拓宽之锄扛动维艰,而且对那些处在各大城市的中低收入人群,面对“中国在基本民生方面的投入占GDP的比例在全世界排名垫后”的现实,每一次纵使细微的油盐柴米醋的价涨,都将会使这些公民揪心刮肠、雪上加霜。

  一些不为粮油价上涨犯愁的精英们,拿农民增收来对民生维艰现实进行美化,显然是徒劳的。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