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市委、市人民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5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川府发[2006]17号)文件精神,出台了《资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意见》(资府发[2005]91号)文件,在全省率先推行乡镇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四个县市区已全部完成公益性和经营性的分流安置工作,其主要做法是:
(一)“硬保障”与“软分流”结合,统一改革模式
所谓“硬保障”,就是强化兽医工作的公益性地位,提高财政保障水平。市委、市政府明确规定,乡镇畜牧兽医站由县级主管部门统一管理人员、业务、经费,其公益性的人员和工作经费纳入县级财政全额预算,防疫、检疫等行政事业性收费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主要用于畜牧兽医事业发展。市、县(市、区)努力增加对兽医公益性职能的投入,按农村人口计算每万人配备基层兽医2.4人。通过改革,既实现了兽医执法和防疫“有人办事”、“有钱办事”,又提高了畜牧系统的社会地位,改善了保障条件。所谓“软分流”,即对经营性人员采取“建制划转”模式,将经营性人员和退休退职人员成建制地转入畜牧兽医中心,实行企业化管理,政府组织绩效考核,并从防疫、检疫费收入中安排一定比例给予补贴。对不愿进入中心的人员,则按农村综合改革的优惠政策分流。这种模式下,职工队伍波动小,改革成本低,工作过渡平稳,有利于整体划转社保,减轻单位的养老保险支出,同时还为畜牧兽医社会化服务和疫情应急处置保留了一支成建制的有生力量。
(二)考试与考核结合,公开、公平、公正确定公益性人员
在这次改革中,全市所有在编在职乡镇兽医人员都参加了考试、考核,各县(市、区)将公益性人员的10—20%预留为今后补充专业人员的指标,全市省核编制964人,首次考聘公益性人员832人。为体现考聘公开、公平、公正,市人事局、市畜牧食品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公开考聘乡镇畜牧兽医站公益性人员的通知》,明确了公益性人员报考条件及范围、报名办法、考试和考核、考聘人员确定、考聘纪律等内容。市级成立四个兽医体制改革及人员考聘督查组,由四套班子分管领导分别挂帅,各联系一个县(市、区)。人员考聘于2006年3月全面启动,5月底全市乡镇兽医人员考试、考核工作全部结束。目前,全市已完成公益性人员聘用和经营性实体组建工作,全市兽医队伍稳定,运转正常。
(三)分流与发展结合,积极构建经营性人员发挥作用的新机制
基层兽医体制改革后,公益性人员数量有限,而我市畜牧业不断发展,对畜牧兽医服务的要求越来越来高。为此,我们把经营性人员分流与支持产业发展联结起来,不断探索完善新的机制。每个村设立了一个村级动物防疫员,从分流的经营性人员中优先选聘,每年由县(市、区)财政定额补助600元,同时通过参与防疫服务、代理养殖保险、对病死动物进行无害化处理等取得劳务报酬。各养殖基地村还成立了养殖协会,建立了85个依托协会的村级“六方合作”工作站,由龙头企业出资聘请专人,以经营性人员为主,为农民规模饲养提供饲料配送、统一免疫等服务。这在纵向上将畜牧兽医网络由乡镇进一步延伸到村、社、户,服务与收入挂钩,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在横向上龙头企业承担了部分动物防疫职能,将科技服务、饲料赊销、仔猪配送、保险代理、收购组织等业务溶为一体。形成了以利益联结机制为纽带、以服务农户为中心的新型兽医体制。
(四)、切实分析改革风险确保改革平稳过渡
1、政策性风险。资阳市乡镇兽医体制改革是在全省乡镇兽医体制改革方案尚未出台和乡镇农村综合配套改革政策尚不明晰的情况下,依据国务院(国发[2005]15号)文件以及市政府([2005]91号)文件率先启动的。当时,仅对公益性人员公开考试、考核、聘用出台了统一文件,而对经营性人员成建制划转企业后如何管理,机构如何运转,全市未作统一要求,因此,就有可能造成公益性人员聘用后,经营性队伍一盘散沙,既影响工作,又影响稳定。同时,尚未出台退休职工的配套政策,而一些临近退休的职工因年龄、文化程度等原因而考聘无望,进没有竞争力,退没有退休路,心中无底,后顾堪忧,也将造成不稳定因素。只要是在编在职人员均可报名参加考试,而临近退休人员考试根本不及其余人员,甚至根本考不上,也将造成不稳定因素。另外,对经营性人员的医疗、养老保险由机保再入社保,将直接减少他们的收入,基层人员反响强烈,极为不满,极有可能造成大规模上访。
针对这一风险,我们采取如下措施:
一是必须加强领导,统一认识,确保队伍稳定。乡镇兽医体制改革涉及到全市171个乡镇2000多名基层站职工的切身利益,如果政策宣传不到位、思想工作不做细,极有可能出现不稳定因素。对此,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分别成立了公开考聘乡镇兽医站公益性人员工作领导小组和维稳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市、区)委分管领导任组长,人大、政府、政协、纪委分管领导任副组长,人事、畜牧、财政、劳动和社会保险等相关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首先,制定了《公开考聘乡镇兽医站公益性人员实施方案》和《维稳工作预案》制定了预防和处置工作的具体措施。其次,实行分片包干,全权负责所联系乡镇的改革和稳定工作,明确了职责分工,公布联络方式。并通过召开动员会、座谈会、听证会等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会议,广泛深入听取意见、宣传政策,统一了全系统职工思想,同时市级相关部门还组织督查组深入乡镇调研、督查、调解,确保了改革的稳步推进。
二是必须深入细致调研,精心制定改革方案。制定科学的、操作性强的方案,是搞好改革的重点。从2005年9月至2006年2月,市畜牧食品局及各县(市、区)畜牧食品局会同人事部门,通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调研,摸清了情况、吃透了政策、找到了捷径,主动与编制、劳动和社会保障、财政等部门反复研究,磋商乡镇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办法,并反复征求乡镇兽医站职工和管理人员意见,市政府及各县(市、区)政府先后出台了《资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配套文件,这些配套文件充分体现了改革的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为顺利推进乡镇兽医体制改革提供了重要保障。
2、考试(核)聘用风险。80—90年代,全市基层畜牧兽医站先后聘用了228名临时人员,其中绝大多数已成为基层站负责人和骨干力量。如安岳县有临时人员163名,其中有30名已担任基层站负责人,而这次公开考聘乡镇站公益性人员,限定了“从在编在职人员中公开考聘”条件,使得该部分人员无报考资格,思想情绪较大,出现过部分信访。而且这部分人员全市均未解决养老保险,是一次性辞退还是整体划转为经营性实体,政策均未明确。另外,公益性人员的聘用方式全市没有统一,除乐至县以基层为单位聘用外,其余均以县(市、区)为单位划线,在聘用过程中,可能出现大规模人员流动,对工作衔接和做好经营性人员的稳定工作也极为不利。
针对考试(考核)聘用风险,我们的措施是准确把握考聘政策,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市人事局、资阳市畜牧食品局印发了《关于公开考聘乡镇畜牧兽医站公益性人员的通知》(资人办发[2006]10号),明确了公益性人员的报考条件及范围、报名办法、考聘名额、考试和考核、考聘人员的确定、考聘纪律等,各县(市、区)按照这一规定,采取了自愿报名、资格审查、公示等程序,并请人大、政协、纪委、组织部门全程参与、实施监督,各县(市、区)根据市人事局统一组织、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阅卷的笔试办法和考核办法从高分到低分聘录公益性人员,保证了考聘工作的公正性和严肃性。
3、人员分流风险。资阳共有乡镇畜牧兽医人员3128名,其中在职在编人员1828名,离退休人员1094名,临聘人员228名。此次乡镇兽医体制改革,只能从1828名在职在编人员中考聘832名公益性人员,其余人员将整体划转经营性实体,这部分人员心理反差较大,而对不愿划转的人员也未明确退职补偿标准,极易引发群访事件。
针对人员分流风险,我们的措施是准确把握分流政策,被分流人员做到接受满意、愉快。一是对公益性人员和经营性人员进行分流,达到正常退休年龄的给予办理退休手续,因病丧失工作能力的,按有关规定办理病退休(职)手续,对其余落聘人员,各县(市、区)制定了详细的分流办法,如乐至县分别制定了临时人员的分流;按照连续工龄一年发给一个月的基本工资的办法予以辞退补助,最多不超过24个月。二是对未被聘用为公益性人员的原乡镇畜牧兽医站在职职工,采取本人书面申请,畜牧食品局审批的办法全部转移到乡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转入乡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后,自愿辞职的,按《劳动法》的规定解除劳动关系等。使被分流人员都能接受、满意、愉快,未出现因分流不合理的上访、群访事件。三是资产、债务的合理分割。在开展公益性人员考试、考核前,各县(市区)对乡镇畜牧兽医站的资产、债务进行了全面的清理、登记,请有资质的部门进行评估审核,根据公益性人员聘用实际和经营性人员的分流情况,在相关部门的监督下进行资产、债务分割。如乐至县公益性职能与经营性服务分离后,每个乡镇畜牧兽医站只留了10—30平方米的办公场地和原有的防疫、检疫设备,其余原乡镇畜牧兽医站资产、债权和债务移转畜牧兽医服务中心(经营性职能),使公益性和经营性双方满意。
4、资金风险。据统计,全市除228名临时人员未解决养老保险外,尚有81名退休人员和194名在职人员未参加社保,初步测算需资金568万元(其中退休需146万元),若加上辞退临时人员一次性补偿144万元,需资金712万元,若再加上一次性补偿退职人员和补发原欠发的各种津补贴及工资等,全市需资金约4000万元。而全市乡镇站年收取的防检费2500万元左右。基层站又几乎无财产处置。另外,安岳、简阳还面临债权,债务分割难,财产、债权、债务主要集中在片区管理站。
针对资金风险,我们的措施是切实解决职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一是加大经费投入,消除后顾之忧。为保证改革的顺利推进。二是各县(市、区)均筹备了相应数量的准备资金,用以解决乡镇畜牧兽医人员的“两保”金、临聘人员辞退补偿资金等。同时,乡镇站处置闲置资产以及防检费收入给予补贴。三是解决职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两保”问题是事关职工切身利益,能否得到保障的大事,是改革的基础和前提。在对乡镇畜牧兽医站职工、财产、“两保欠费”情况进行详细摸底调查的基础上,市及各县(市、区)畜牧食品局积极主动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衔接,并制定了详细的解决方案,及时向各级党委、政府汇报,引起了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采取了“三个一点”的解决办法,即政府补一点、乡镇站自筹一点、职工出一点。如乐至县参照国企改革政策,对乡镇畜牧兽医站闲置资产进行了公开处置,所获收益全部用于解决职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2005年以来处置乡镇畜牧兽医站闲置资产收益共420万元,县政府对乡镇畜牧兽医站以奖代补资金120万元,基本补足了“两保”欠费,192名退休(职)人员整体移交到了社保,彻底地解决了职工的后顾之忧,为改革平稳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由于经费投入充足,解决了乡镇畜牧兽医人员,特别是分流的经营性人员、临聘人员的后顾之忧,确保了改革完成,推进了工作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