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铜仁地区遭受凝冻灾害以来,在地委、行署的领导下,全区各级畜牧水产部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坚持一手抓抗灾减灾,一手抓恢复生产,畜牧业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取得较大的进展。到目前为此,全区已补栏猪27398头,占受灾死亡数的39%;补栏牛2734头,占受灾死亡数的47%;补栏羊21513只,占受灾死亡数的38.2%;家禽166376羽,占受灾死亡数的62.7%;修复圈舍48479平方米,补种牧草3685亩,95%以上的规模场和养殖小区恢复了正常供水供电。
灾情发生后,全区各级畜牧部门迅速启动了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制定了抗灾救灾工作方案,全体畜牧干部深入村组与养殖户一起,全力以赴抗灾救灾,组织和发动养殖户生产自救,力争把畜牧业经济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同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千方百计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灾情发生后,地区畜牧局立即成立了灾情应急领导小组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领导联系县、联系重点养殖户(小区)制度,完善灾情信息报送机制,及时收集和报告灾情。与此同时,各县(市、特区)畜牧部门也及时成立了抗灾抢险应急指挥中心,明确了专人全天24小时值班,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和出台了相应的组织措施。
当前正值牲畜的春繁季节,是牲畜产仔的高峰期。一方面各地畜牧部门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恢复种畜场、良种扩繁基地、规模养殖场、小区、大户的水电供给,组织人员帮助受灾养殖户做好倒塌圈舍的修复、指导和帮助农户完善防寒保暖的措施,增强抗灾能力。据不完全统计,全区共出动行政和技术人员15156人次,开展技术咨询和指导农户6万人次。另一方面多渠道筹措资金和物资,帮助各养殖场(户)组织生产自救。安排了上级划拨的赈灾、救助畜牧资金188万元,用于栏圈恢复和能繁母猪损失的补助。同时各县(市、特区)还积极筹集资金帮助养殖场(户)积极开展生产自救。万山特区政府安排18万元畜牧业救灾专项资金,用于维修受损的圈舍。并组织调运发电机15台送到养殖场(户)。印江县政府从财政拨款10万元帮助印江自治县云发种猪场、鑫源种猪场、勇创种猪场和青松养殖场等规模场(户)联系解决了12台柴油发电机,解决了供电问题。思南县畜牧局在得知思唐勤达养殖场圈舍大面积垮塌后,立即派人到现场进行抢修,并送去了2000元救助金。松桃畜牧局筹措资金5万元,购买了抗感冒、腹泻药品送到养殖户手中。沿河自治县财政解决了105万元用于能繁母猪补栏的补贴。到目前为止,全区用于畜牧业救灾资金共计达400多万元。
与此同时,各县畜牧局及时与粮食部门和饲料营销商协调,千方百计保障饲料供给,确保抗灾应急的需要。江口、万山采取政府和业务部门担保的形式,为受灾较重的养殖户在饲料经销点赊销了各类饲料50多吨,重点解决能繁母猪和二元仔猪饲料供应问题;沿河自治县畜牧局与粮食部门协调,为受灾的养殖户、养殖场等解决了饲料原料的供应问题等。地、县畜牧部门在保证抢险救灾有序进行的同时,组织人员对区内饲料兽药经营市场进行了监管,对经营户实行了专人划区管理,有效地维护了市场秩序,防止了借机哄抬物价事件的发生。针对长时间低温凝冻,畜禽体质下降,冬春季节又是疫病高发期,各县组织了300多人的防疫应急工作队,深入各乡镇进行定期巡查和定点监测,抽调技术骨干驻场指导、定点服务,对因冻、因病死亡的畜禽尸体进行了无害化处理,对圈舍进行了消毒,同步开展了免疫注射工作,确保了全区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
及时与保险部门联系,做好因冻病致死的能繁母猪的赔偿工作。各县(市、特区)克服交通不便等不利因素,积极与保险部门协作,开辟了绿色理赔通道,简化了理赔程序,将理赔金直接送到受灾农户手中。全区已理赔1638头,理赔金额达14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