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2.5亿农民进城吃肉? 刘永好建议鼓励规模养猪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03-11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224
川评物价上涨,食品涨价是主因,而猪肉,又是食品中涨幅最高的品种———去年,全国猪肉价格上涨48.3%,直接影响居民消费价格上升1.5个百分点。这个问题,在全国两会上成了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据分析,猪肉价格涨幅如此之大,直接原因是:饲料原料价格上涨、生猪生产的周期性波动以及疾病风险导致饲养量下降。可是有着“中国第一猪倌”之称的刘永好委员近日却在政协经济、农业界别联组会议上说,另外还有深层次症结;否则,照此抓药,治不了猪肉供求失衡的本。

  刘永好的分析是,现在农村有2.5亿人离乡进城,他们不但不能饲养生猪,反倒成了猪肉的纯消费群体———要填平这个猪肉供求关系中一减一增的沟壑,靠散户养猪占大比例的格局,已经不能指望。显然,刘永好的思考已经触及社会变动中更深的层面了。

  四川曾以猪粮扬名天下,现在,随着大批农民外出打工,猪肉涨幅也与全国同步。解决这个问题,省委强调以现代发展的理念和方式经营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现代养殖业和特色效益农业,实现农业生产的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这些要求,可以说抓住了解决四川“三农”问题及其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牛鼻子”,而生猪供应之忧,也有望在这一思路中得以解决。

  标准化、专业化,只有和规模化联系起来才有实际意义。发展现代化规模养殖,可以运用现代技术,改良种猪品质,降低成本,增加商品率,同时还能形成产业链,降低市场风险,可谓好处多多。难点是,规模养殖需要资金支持,而贷款担保环节成了鲠喉之刺。

  刘永好看到了这一点,他建议中央财政拿出资金支持建立农业担保体系。办不办得到呢?看来希望还是很大—     ——今年中央财政支农投入将比去年增加超过千亿元。培植现代农业的“造血机能”,这个投入不但必要,而且很划算。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