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市位于鄂东大别山南麓,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和重点贫困山区,黄冈市发展牛羊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和深厚的群众基础。近年来,黄冈市一直把牛羊产业作为一项民生产业、富民产业和强农优势支柱产业来抓,把推进产业精准扶贫、增加农民收入与牛羊产业的发展有机结合在一起抓,取得了积极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产业发展现状目前,黄冈市已初步形成了牛羊种业、草业、养殖、加工到销售的一条龙产业化链条,总的来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资源优势突出。黄冈市发展牛羊产业的自然资源条件得天独厚。全市草地总面积759.14万亩,可利用草地面积571.33万亩;全市年产农作物秸秆500多万吨,近年来每年还利用冬闲田种草10多万亩。根据草地监测数据匡算,单天然草地理论载畜量可达 400万个羊单位,秸秆资源理论饲养量可达680万个羊单位。黄冈市已发展成为我省主要的牛羊产业基地之一,其中大别山黄牛、麻城黑山羊是全国优质地方品种。2、生产总量较大。2015年全市肉牛存、出栏量分别达到107.64万头和53.46万头,位列全省第一和第二位,与“十二五”初期(2011年)相比实现年均增长7.05%和5.29%;其中,能繁母牛存栏45.99万头,同比增长7.15%,位列全省第二位;肉羊存、出栏量分别达到102.4万只和80.6万只,均位列全省第四位,与“十二五”初期(2011年)相比实现年均增长14.7%和4.5%。全市现有5个牛羊生产大县,牛羊存、出栏量占全市总量的80%以上。3、产业标准较高。近年来,黄冈市结合“四级联创”活动大力推广了标准化封闭式恒温牛舍,保温隔热、高床漏缝式羊舍,秸秆氨化、青贮、微贮和种草养畜技术。全市建成的恒温牛舍有1000多栋、标准化羊舍5000多栋。截止目前,全市共创建了省、部级标准化示范场142家,其中牛羊标准化示范场25家。2015年,黄冈市饲用秸秆总量约260万吨,按营养价值折算,相当于节约了65万吨饲料用粮。总的来看,黄冈市牛羊产业的标准化养殖程度和生产技术水平正在不断提升。4、产业内生活力不断提高。近年来黄冈市牛羊养殖特别是“牛羊家庭牧场”发展势头迅猛。2014年,全市牛出栏10头以上的养牛户达到1880户,羊出栏30只以上的养羊户达到2312户,现有各类牛羊生产专业组织(合作社)137家。在“双创”大潮中,很多打工农民回乡首选牛羊养殖,并逐步实现了脱贫致富。罗田县还依托当地黑山羊产业优势创新开展“精准扶贫、产业扶贫”工作,出台了《罗田县黑山羊产业“33111工程”精准扶贫实施方案》,即利用3年时间,整合社会资源,对贫困户养羊贴息贷款3万元,扶持1万元,落实1万户,通过发展黑山羊养殖,力争到2018年实现贫困户年人均收入超过1万元;武穴市展开了湖羊养殖“41133工程”扶持计划,建立了“政府+银行+保险+公司+农户”五位一体的湖羊养殖精准扶贫模式,计划实现三年脱贫期间平均每户每年纯收入3万元,三年后湖羊养殖年纯收入3万元以上。5、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黄冈市牛羊加工业起步较晚,但赶超速度正在不断加快。湖北名羊公司设计加工产能为年屠宰肉羊30万只、肉牛10万头,其肉羊屠宰生产线已于2014年投产;省粮油集团在麻城投资3亿元的黑山羊全产业链项目已完成投资4000万元;湖北百样草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在武穴拟投资2.5亿元建设集湖羊种羊、育肥、羊颗粒饲料生产和屠宰加工一体的产业化基地,正在加紧建设之中。二、主要做法1、规划引领。近年来,黄冈市科学制定并出台了《黄冈市草地畜牧业产业化发展规划》(2012—2020)和《黄冈市“个十百千工程”畜禽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都将牛羊产业提高到全市畜牧业乃至农业农村经济的优势支柱产业的重要地位。2、政策引导。黄冈市《关于加快打造牛羊优势支柱产业的意见》即将出台;同时,申请了金融支持畜牧业发展创新试点项目资金1000万元,依托黄冈市金财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以10倍比例放大,按照“政府+银行+保险+担保公司+市场主体”五位一体的模式,开展金融支持牛羊产业发展创新,目前试点工作正在全面有序开展。3、项目带动。2014年黄冈市在全省率先实施能繁母羊补贴、保险试点项目和南方现代草地畜牧业推进行动试点项目。截至目前,黄冈市共争取南方草地建设试点项目11项共计2530万元,项目实施范围覆盖本市7个县市区;争取能繁母牛(羊)补贴资金2783万元,覆盖全市5个牛羊养殖大县。通过充分发挥项目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创新牛羊产业发展模式,组织开展南方草山草地改良和坡地退耕还草,逐步引导牛羊养殖朝“养畜种草、以畜定草、草畜配套、划区轮牧”的方向发展,取得了良好效果。近三年来,黄冈市牛羊存、出栏量和能繁母牛数量实现了年均增长5%以上;改良草山草坡25000亩,退耕还草面积近8000亩,常年人工种草面积近10万亩。有力推进了畜牧业的转型升级,展示了“绿满黄冈”行动的畜牧作为。4、培育龙头。大力扶持产业龙头,充分发挥龙头引领作用,市场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公司+基地”、“基地+农户”等多种产业发展模式在我市已逐渐成形,家庭牧场、专业养殖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涌现。5、科技先行。依托“市校合作”契机,将逐步建立以养殖企业为依托、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为支撑的牛羊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开展校(院)企深度技术合作,开展联合攻关,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不断加大良种、良法及疫病防控等技术服务力度,培育壮大生产主体,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发展牛羊产业,推进牛羊生产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全面宣传畜牧惠农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着力提高从业人员的科技素质和生产经营能力,探索牛羊屠宰加工监管机制,保障牛羊肉产品安全供给。三、存在的问题虽然经过近年来的加速发展,黄冈市牛羊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面临诸多发展中的困难和制约因素。如存在产业链“中间粗,两头细”和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归纳起来就是“三品”的问题(品种、草品和品牌)。1、地方良种保护与开发落后。黄冈市的大别山黄牛和麻城黑山羊是全国优质地方品种, 由于多年来对牛羊良繁体系建设投入不足,导致我市牛羊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滞后,良种供应能力较低。目前,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是:基础母牛(羊)群的培育与保护力度不够,能繁母牛(羊)仍然不足。全市能繁母牛(羊)占比只有40%,与60%的合理占比相差较远。2、草产业发展滞后。黄冈市草山草坡面积和农作物秸秆量都很大,但没有得到充分合理利用,很多连片草场存在载畜不足,秸秆资源浪费问题也很突出,资源优势没有真正转变为生产优势。饲草饲料开发利用不够,资源利用率不高,目前,我市通过青贮、氨化、微贮手段处理利用秸秆的主要是规模育肥场,仅占秸秆饲用量的11.5%,占秸秆资源总量的6%。商品化规模化秸秆饲料加工在我市尚属空白,全市还没有一家专业从事秸秆颗粒饲料生产与推广的企业。3、牛羊产业化建设和品牌化经营有待加强。黄冈市草地畜牧业以提供初级鲜活产品为主,产业化链条短,加工转化增值能力不强,牛羊养殖业附加值不高。而真正具有带动能力的现代化牛羊深加工龙头企业在我市才刚刚起步,存在产品有批量无品牌或品牌不响亮、竞争力不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