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名誉院长是陈春花,执行院长曹宏,几大培训大学的校长分别闫之春、张秀美、周再勇、吕明斌等人,均是新希望六和聘请的首席科学家,在整个行业内都具有颇高的造诣与声望。 2、并且我们还可以看到,产业学院培训的内容完全是按照整个畜牧产业链条规划的。养殖品种包括养猪、养禽、反刍、水产。养殖上游的饲料大学与分析检测技术大学,往下游走是肉品营养大学,囊括了整个畜牧产业链。之所以这样设计,与新希望六和转型打造全产业链的食品企业是分不开的。现如今的新希望六和的目标是要做好一块肉,需要的不仅仅是能够做好饲料,或者能够做好养殖的人才,需要的是具有全产业链意识,能够做到各个环节都能完美配合的人才。 3、一套成熟的培养机制,可以增强新希望对人才的吸引力,能够让新希望留住更多的人才。据陈春花表示,在2015年进入新希望的一批毕业生,实习期结束后有98%的人才都留了下来。经过培训之后的人才,能够增加对农业对企业的认同感。 4、除了新希望自身对人才的需要之外,产业学院的成立还可以为与新希望有合作的客户、和合作伙伴进行人才的培养。一方面可以加强与客户、合作伙伴的黏性;另一方面可以开拓新希望六和的人脉圈子,提高起在整个行业的影响力。 5、在此次产业学院的启动仪式上,新希望六和还邀请了来自全国畜牧总站、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的领导,以及山东、河南、河北等大学的负责人或教授,试图达到“政企校”的三方合作。比如关于一些职业技能的考试与认定,或者是对人才培养上学校与企业在理论与实践上的结合等等。在3月14日启动仪式结束后,据悉陈春花与几位政府领导、学校领导进行沟通,就是期望能够达成相应的合作。或许在不久的将来,通过新希望产业学院培训的人才,也能得到国家相关部门以及整个行业的认可,这将大大提高产业学院的含金量。 可以说,产业学院的成立是利企业、利行业、利个人的事情。业内不仅仅新希望在做这个事情,包括正大、温氏、大北农等企业也一直在做相关的事情。不同的是,大部分企业采取的模式都是与学校进行合作,以提供奖学金、助学金的方式与学校进行人才的对接。温氏更是在2012年的时候就在华南农业大学成立了“温氏班”,2015年5月温氏学院在簕竹挂牌成立。温氏董事长温鹏程、首席执行官温志芬等高层均参加了成立仪式,可以看出高层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 并且,对于此次产业大学的投入,陈春花表示,这个项目跟我们的福达计划是一样的,我们在做的时候就没有想着要做个预算。我们只是觉得,这个事情值得我们去投入,这是对企业,对行业,对国家都有利的事情。 对于此次产业大学的成立,新希望曹宏博士表示,目前新希望要服务4万多经销商,25万养殖户,需要我们新希望的6万名员工去努力。当下提出的88亿元养猪的战略,以及1600万吨的饲料,都需要我们员工去完成。因此,人才是第一位的。 目前我国整个农牧行业的企业都面临着交接班的问题,再过五年将会更加明显。我们都说未来几年农牧行业的竞争中资本的作用很重要,但是人才的需求更是迫切。 行业如此,企业亦如此。新希望六和的转型推动了产业学院的成立,反过来,最终培养出的人才也将推动新希望实现从饲料向食品的成功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