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复旦研究称江浙沪儿童体内普遍有兽用抗生素,可能导致肥胖”的消息在网络上疯传,再次将兽用抗生素推上风口浪尖。先简要回顾一下本次事件:研究人员为搞清楚抗生素与肥胖的关系,按照尿中抗生素浓度将儿童分为由低到高3个组。在校正了性别、年龄、家长的教育程度、收入水平、膨化食品摄入、亲友的吸烟状况等因素后,研究发现,中、高浓度组的儿童肥胖风险是低浓度组的1.99倍至3倍。同时课题组采用体脂指数和腰围判断儿童超重或肥胖,进一步分析尿液后发现,抗生素或主要用于动物的抗生素暴露,与儿童超重或肥胖有明显的联系。并由此表明,主要来自食品的抗生素暴露与儿童肥胖发生风险之间正向关联。研究人员认为,兽用抗生素的环境来源,主要通过污染水及食物进入人体。就这样,兽用抗生素又惹上大麻烦!不过,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内分泌科专家毛辰表示:“头一次听说抗生素和肥胖有关系”,她认为,这样的结论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毛辰说,一般来说,儿童肥胖和生活习惯、饮食、遗传、家庭经济条件以及父母的观念有关系。研究结果尚未有定论,而有关部门的研究人员却将责任一味的推给兽用抗生素,无形之中刺激了民众的敏感神经,引起舆论一篇哗然……更令人扼腕痛心的是,每一次这样的“抗生素事件”见诸报端,看似满身正义,慷慨激昂,却并不就事论事,左右言它,对畜牧行业、养猪行业造成巨大损失。为何?其根源在于民众对食品安全的日益失望,有气却不知道往哪出撒,只能“不明真相”地声讨畜牧行业、养猪行业,“二师兄”们无辜躺枪!事实上,“二师兄”躺枪事件远不止如此。在中国,“经济学家”们有个这样的习惯,只要CPI一有风吹草动,他们就爱拿猪肉说事儿:什么猪价拱高CPI、什么猪价决定CPI走势……殊不知,在CPI构成中,猪肉权重占比仅仅不过3%,它的涨涨跌跌有什么大惊小怪,供求关系是也。一定要因猪肉价格上涨就大喊"通货膨胀狼来了"?一头猪何德何能,能左右CPI?如果猪能说话,它一定会喊冤:“臣妾做不到啊!”更有甚者,每次猪肉价格出现上涨,往往都会引发社会的集体声讨。“火箭猪肉”、“吃不起的猪肉”……等等之声甚嚣尘上,只是他们不知道,在反反复复的猪周期中,有多少养猪人没能挺过难关,就算挨过来的也都是遍体鳞伤。猪价上涨时大家吃的是猪肉,但是猪价低时大家吃的是什么?那可能是养猪人的血汗和泪水啊!言归正传,我们就事论事,再谈谈本次的抗生素事件,南京一位研究兽药抗生素的专家介绍,我国养殖业抗生素的用量的确比有些国家要多,但是能够上到餐桌的肉、蛋、奶的抗生素含量,都是经过检测的,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另外,畜禽类在上市前有必须有规定的“休药期”,将抗生素代谢掉后才能到市场上销售。来自农业部最新公布的监测数据显示,2015年下半年禽畜及蜂产品的兽药残留合格率99.9%。诚然,和国外禁止使用抗生素相比,我国在兽用抗生素规范使用上的动作慢了一点。据中国兽药协会统计,2014年度,全国兽用抗菌药(含抗生素)原料药产量为5.30万吨,其中出口0.99万吨。但是,作为一个养殖业大国,饲养量牛约1.55亿头、羊5.91亿头、猪12.01亿头、家禽173.21亿只和兔7.4亿只,这么大的饲养量,我国畜禽养殖抗生素的使用量却没有因此而大幅增加。相反,随着养殖业方式转变,绿色养殖的推进,我国养殖用抗生素的使用已呈现逐步规范、趋好的态势,无抗养殖理念也应运而生!无抗养殖理念的推广,需要政府、科研机构、饲料添加剂生产商、兽医、饲料生产商以及养殖户的共同参与。近年来,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对抗生素的监管也越来越严苛。2015年9月1日,农业部正式发布第2292号公告:洛美沙星、培氟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4种兽药禁止在食品动物中使用。自2016年1月1日起,全面停止经营、使用洛美沙星、培氟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等4种原料药的各种盐、脂及其各种制剂。除政府监管部门之外,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已经从畜禽育种、精确营养、生物安全、养殖环境等各方面努力,走健康养殖的道路,有些企业已经走在了国际前列。而作为群体最大的养殖户,虽然由于自身条件限制,对风险的抵御能力较低,更重要的是缺乏科学的指导,但追求健康养殖的道路同样坚定。有养殖户这样说:“我们先要正确使用抗生素,不能滥用抗生素,这是我们的底线”;也有养殖户这样说:“中国的环境和猪的品种不及国外,现阶段推行无抗难以保证养殖户的利润,但无抗养殖肯定是一个趋势”。顺势者天助,逆天者自亡!我们必须承认,在畜牧行业、养猪行业,如果无限制的滥用抗生素,那么它就像个暗疮,迟早会爆发出去。畜牧行业、养猪行业作为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行业,更健康、更环保是必然的发展方向,无抗养殖也是大势所趋。而像亚士可的雅士勇、倍优肯的强力维和拜耳的强力拜固舒之类的高端营养性添加剂产品都将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也将推动畜牧行业、养猪行业的健康长久发展。作为一个养猪行业媒体,猪场动力网在此呼吁,社会人士远没必要谈抗生素色变,养殖户也没必要对此遮遮掩掩。当然,在目前还无法完全实现“无抗养殖”的前提下,如何更规范、合理的使用抗生素,避免给兽医工作、公共卫生及民众的食品安全带来不利的后果,更显得尤为重要。食品安全是个民生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参与,需要政府的引导和监管,需要企业的落实和执行。就此次抗生素事件而言,事件本身并不可怕,但被“妖魔化”的抗生素才可怕,其对畜牧行业、养猪行业产生的负面影响极为深远。同时,我们也希望相关媒体能够做食品安全谣言的终结者,起码不要再让养猪业“背黑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