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中小饲料企业向左走,向右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2-18  来源:规模e猪  作者:旭日  浏览次数:112
尽管资本正在大举进攻中国的农业市场,并且有专家声称,中国的农业将会称霸全球。近几年,几千家中小料企或兼并,或破产,消失在历史的潮流中,使人一度乐观:规模化终究要取代散户经营。  然而情况并非如此,事实上中国的农业结构注定中小企业不会轻易地退出舞台。在老百姓的眼里,农业无非存在两类模式:一是以美国大农场为代表的规模化种养殖模式,代表着先进、科技、现代和高效率,是现代化的标志;二是以分散、小规模、传统生产模式为标示的小农经济,代表地区就是东南亚各国的农耕文明。正是这种农业结构,使得中小企业有了生存的空间,无论是上游还是下游企业,都能找到生存的温床。  一方面,大企业在疯狂开拓疆土,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另一方面小企业为也在思考寻找赖以生存的支点,笔者认为“小而美”或是未来中小料企的出路,换句话说就是精益求精。  简化,简化,再简化  现在很多大型饲料企业基本都控制了产业的上游,包括种苗和动保。不但生产水产饲料,也会涉足畜禽饲料,产品线非常庞大,配方也越做越复杂,概念越来越多。而事实上,各大厂家的饲料质量并没有太大差别,养殖户最关心的是稳定性和成本,也就是否合适他。正常的逻辑应该是饲料配方尽量的简单易行,才能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唯有如此,料企才能轻装上阵,为养殖户提供合适的饲料,而合适养殖户的饲料才算是好饲料。  小料企也要高大上  一直以来,饲料给人的印象就是粗制滥造产品,有人还说什么“动物饿了什么不吃”,这种观念就应该改改,特别是小料企,更要关心一颗饲料背后的含义。随着如今饲料技术的同质化倾向日趋严重,料企将过多的精力放在大营销开小会,要么就是恶性降价,要么就是恶性赊销,往往忽视了饲料文化层面的塑造。往细地讲,这就涉及到原料采购、卫生、品控、甚至包装等方面的努力。大家都是用样的原料,怎么打磨出一颗连鱼虾都爱吃,养殖户信任的饲料,就要看掌勺厨师的水平了。好饲料会给人一种一闻就赏心悦目的感觉,不要怀疑农民朋友的审美观,人类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是一致的。  私人订制你的私人配方师  笔者也见过一些小料企为一些中小农场定制客户要求的配方饲料,比如上海某些有机养殖场,他们要求某饲料厂专门按照自己的粗粮配方生产饲料,以用来喂养有特殊需求的动物。中国现在正兴起轰轰烈烈的农业改革运动,从事此行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意味着有"品质"警觉意识的用户会越来越多,小厂只要能留住更多的优良客户,就能生存下来。  随着农业规模化的发展,将会出现更多的小型农场,小型农场为了节约成本会倾向于自拌饲料,小农场也会倾向于把生意从大饲料厂转移到地区性的小饲料厂,因为小厂家更灵活,而面对面和有个性定制业务的养殖户打交道,这方面应该是小厂占优势。  专业专注专一  在特种饲料市场,一直是小企业的温床,因为特种料利润高,小企业活得还不错,其次市场分散,大企业不愿意分散精力去经营,自然少了竞争对手。这两年不一样了,由于传统养殖市场饱和,缺乏新的增长点,大企业开始进攻特种料市场,是否小企业就岌岌可危了呢。  事实上,小厂有许多有效的经营策略,其中有一种在现在竞争中已证明有效的就是专业化。小厂在专业制造特种饲料上,比大厂所居位置要好。大厂的设计就是要整个都有高产能,特种饲料制造中常要变更规格及组成成分,会使大厂降低生产效率。小量存储特种饲料所需原料,对大厂有点不切实际。小厂生产特种饲料的产能,实际上能"自足"就够了。因此,对于中国这个散养户多,品种多的养殖区,往往特种料能扩展小企的生存空间,接下来他们需要做的就是如何专注于品质就可以了。  结语:  自古以来,中国的小农经济被贴上了“落后的、低效率、不科学”上标签,事实是几千年来,中国小农经济并没有消失,散户养殖仍然是中国农业生产的主力军,这也是小企业能生存的根本。这有别于美国的规模化养殖,他的历史、地理、人文条件就注定了他必须走规模化的道路,因此也造就了一些世界级的饲料企业,比如嘉吉。  “小”不一定等于落后,精益求精才是小企业生存的根本,日本是最具工匠精神的国度,也是世界拥有百年老字号企业最多的国家,为什么,因为日本资源有限,日本人只能不断去打磨产品才能生存,而小料企想生存得更好,就需要精益求精地去打磨每一颗饲料。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