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兽药新闻 » 正文

2007国内药品市场之五大怪现象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01-22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195
    怪象之一

    药品企业生产的紧俏药品更多地出现在黑市,而不是通过正常销售链条传递到药品使用终端——医院,这是极不正常的现象,比如说白蛋白。最近人血白蛋白告急,流入黑市,医院多方求助得到的白蛋白比国家规定的零售价还要高,医院为了保证医疗只有亏本运作,或者让患者家属自己想办法购买。

    怪象之二

    廉价药的消失。如丙咪嗪、蓖麻油、鱼肝油酸钠注射液、三黄片、糜蛋白酶、地高辛、去痛片等。老百姓只有吃贵药了。虽然公司中标,但配送成本高过药品本身,现在的药品公司都是私有,谁会做赔本的买卖。

    怪象之三

    救命药短缺:人血白蛋白、新斯的明、亚甲蓝、抗蛇毒血清、胺碘酮等弄不到货,由于招标过程中不正常压价,制药成本的提高,药厂不再制赚不到钱的药了。

    怪象之四

    很多抢救生命必需的药品和常规用药,由于药厂的运作成本提高拒绝降价,被放在招标的重点监控类,限制公立医疗机构的使用量,如西地兰、新清宁等,严重影响医疗质量,使临床与医院药剂部门产生矛盾(重点监控药品的使用不能超出医院总用药金额的3%)。

    怪象之五

    老药新价充斥市场。利益驱使,很多药厂不愿投入资金搞研发,却把一些老药品通过改变药物剂型、规格、包装的颜色或者包装容量,摇身一变成为新药,从而规避降价政策,而且还能使价格翻N番。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