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我市农牧业将以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农村牧区改革创新,以“六大平台”为抓手,全面推进“高、精、强”现代农牧业建设。2016年,我市将继续深入实施“南菜北薯、乳肉并举”战略,优化“三带、六区”发展格局,推动农牧业信息化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促进四大主导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以绿色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为核心的“五个基地”和“一个屏障”,全面建设“高、精、强”现代农牧业。以科技创新为平台,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加快农科院综合科研大楼、新型日光温室等基础建设,实施全国性示范项目10个以上;培育番茄、玉米、肉羊等科研团队和鹿城英才,打造番茄、玉米、青椒等自主品牌,推进脱毒苗、微型薯生产;加强奶牛、肉羊良繁体系建设。加大科技推广力度,推广优质品种100个、适用技术50项。以绿色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为平台,加快园区建设。加快编制《包头市绿色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建设规划》。继续打造5个农牧业园区,每个园区打造1-2万亩核心区,梯次推进产业园区示范区、辐射区建设,年内入园企业达到100家以上。以3个食品园区建设为载体,引进培育大中型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5家以上。做大绿色农畜产品交易平台,推进农畜产品物流配送和展示直销,发展农畜产品电子商务。以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为平台,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加大土地流转力度,促进龙头企业晋等升级,指导、支持合作社规范运营,年内分别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示范社10家和50家。围绕“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龙头企业利益联结机制“六个一”提升工程,培育新型职业农牧民1500人。以质量安全为平台,打造优质绿色农畜产品品牌。继续开展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新建试点100个,新增道口准入监管试点2个,实现规模以上经营主体追溯基本覆盖。进一步提高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积极开展农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年内新增60个,总数达到360个。力争新增驰名商标、着名商标、知名商标1个、3个、6个,分别达到12个、40个、84个。以农村牧区改革为平台,激发农牧业发展活力。进一步深化改革,全面推进土地草牧场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开展农村牧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推进设立农牧业产业发展基金,强化市、旗县区、苏木乡镇三级服务体系建设。以项目建设为平台,增强发展后劲。围绕精准扶贫和农村牧区产业发展、结构调整等重点工作,强化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年内实施农牧业重点项目71个,年度完成投资40亿元以上,同比增长20%。同时,加大向上争取力度,力争落实国家、自治区项目资金5.5亿元以上,同比增长1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