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湖北省生猪养殖回暖三大成因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01-18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248
2007年,关于生猪的话题,上至国务院总理,下到普通百姓,都十分关注。
  当大家为猪肉涨价而担忧时,湖北省呈现畜牧生产回暖的喜人景象,这无疑是一个有利于养殖户,也有利于广大市民的佳讯。生猪生产的繁荣实属不易,有政策、市场因素的作用,也有对产业自身规律的把握。
  政策效应
  早在生猪生产低迷的2006年,湖北省政府在全国率先出台政策,鼓励龙头企业托市收购,同时财政拨款1000万元,补贴能繁母猪,保护养殖户的生产积极性。
  去年,国家推广湖北省经验,在全国范围内对能繁母猪实施补贴。湖北省180万头母猪,每头获补贴50元。
  去年8月,湖北省确定,新建万头生猪养殖小区,政府奖励100万元。对标准化养殖场,根据年出栏量不同,分别补贴10万元至80万元。
  在这些重大利好政策的激励下,湖北省仅去年新开工的万头以上养殖小区达206个。今年有望建成250个至300个。
  今年,湖北省省拟新建标准化父母代种猪场20个,每个场规模为300头以上能繁母猪,带动20个以上年出栏3次、每次出栏150头的“标准化150”养猪户,建成并验收后每个场将获得“以奖代补”资金20万元。
  市场拉动
  去年5月和11月,湖北省内生猪市场出现过两波上涨行情,年均待宰活猪价、猪肉价分别为每公斤11.9元和20元,同比分别上涨64.5%和55.8%;猪粮比价为1:7.1,而2006年为1:5.1。
  时近年关,生猪价格再涨,目前价格有些地方每公斤超过16元。
  据抽样调查,湖北省平原养猪每头平均收益为350元至450元,山区养猪每头收益300元。
  在全年飘红的市场行情下,龙感湖农场的养殖户陈佑全,去年赚了60万元。随行情拉动,民间资本纷纷进入生猪养殖产业。从深圳回乡投资的杨关印,在龙感湖兴建10万头养殖场,于6日正式投产。
  产业规律
  一般而言,生猪生产有3年周期规律。市场有起有伏,这很正常。
  不一般的是,湖北省农垦系统生猪出栏量连续7年上升。
  究其原因,省农垦局局长梅祖恩分析,与千家万户的散养相比,这里的养殖规模大且集中。
  从全省看,猪、禽、奶牛的规模化养殖率,分别达到40%、50%和90%,养殖小区总量达到1591个,去年新增580个。
  规模化的背后,是生产的逐步标准化,产品安全监管水平不断提高,无公害产地认定、产品认证迅速发展。
  去年,全省主推“生猪标准化150模式”等多种高效畜禽养殖模式,完成产地认定159个、产品认证185个。
  今年,湖北省将继续推进畜牧大县创建,拟建成畜牧大县26个至30个,大力推行标准化、适度规模化生产。将抓住与中粮等大型企业的战略合作机遇,实现生猪屠宰加工能力达到700万头的目标。同时,积极谋求建成“湖北生猪期货交割中心”和生猪批发交易市场。
  随着养殖规模化、标准化向纵深推进,湖北省畜牧产业发展将更加兴旺。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