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福建:南平整治猪场 将沿溪设12个集中处理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12-25  来源:腾讯新闻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208
海峡网12月25日讯(海都记者 陈文浩 余少林 包华)近日,记者沿闽江而上,一路走访,发现南平市延平区的樟岚村、吴丹村,溪边仍建有近十家养猪场,黑臭粪水直排入溪,顺流而下汇入闽江,最终影响下游福州水质(详见本报昨日A07版)。本报报道引起南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重视。延平区委区政府快速落实,昨日启动吴丹溪沿线猪场的整治,首先在本报曝光的吴丹村开工。第三方治理公司将根据猪栏分布,设立12个集中处理点,实行“养治分离”,明年5月前完工,预计每天处理猪粪水1万多立方米。吴丹溪全线改造 预计明年5月完工昨日,推土机、混凝土搅拌机开进吴丹村,启动治理工程。延平区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整治委员会办公室是该区负责治理养殖业污染专门成立的机构。相关负责人昨日表示,此前已注意到吴丹溪沿线的养猪污染问题,正在设计治理方案,“海都报报道后,我们很重视,治理工程选在被曝光的吴丹村开工。”“吴丹溪主河道全长15公里,最终流入闽江;经过数月摸排统计,沿线养殖面积约50万平方米。”第三方治理公司——正大欧瑞信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将根据猪栏分布,沿吴丹溪设立12个集中处理点,并配套24个预处理点,猪粪、猪尿经过处理才能排放。上述负责人表示,吴丹溪全线改造工程,预计明年5月完工。建成后,每天可处理猪粪水1万多立方米,减排COD(受污染的水中,能被强氧化剂氧化的物质的氧当量)100吨左右、氨氮20吨以上。引入第三方治理 实现“养治分离”治理畜禽养殖污染,为何要引入第三方治理?延平区环保局有关人士介绍,生猪养殖是当地农村的支柱产业,养殖户多是库区移民,部分农户经营猪场近二十年,拆除阻力较大,不能“一拆了之”。去年引进正大欧瑞信公司,进行第三方治理,可实现“养治分离”,即“猪场还在,水变清”。一般治理流程包括:将地理位置高的养殖场污水引流至溪边,进行“固液分离”;固体废弃物用于农田堆肥,液体引入液肥发酵池,发酵为液态有机肥,也送到附近田间消纳;剩余部分污水进入微型污水处理系统,净化后才排入环境。据介绍,项目建设完工运行后,结合现代农业、蔬菜深加工基地及有机肥厂,畜禽养殖污水可达到零排放。目前,南平的南坪溪、杜溪流域,经第三方治理,水体得到修复,水质变清。2016年底前 未改造猪场全部拆除“以‘治’为主,以‘拆’为辅!”延平区畜禽养殖业污染综合整治委员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新建的猪场,以及建在水源保护区、工业园区附近等不符合规划的猪场,将坚决拆除。进行“养治分离”改造,需要养殖户交纳治污费。如果有些养殖户不愿意改造,要怎么办?“如果不改造,只能拆除。”延平区畜禽养殖业污染综合整治委员会办公室有关人士表示,在2016年年底前,没有完成改造的猪场,将全部坚决拆除。据介绍,今年以来,延平区已拆除生猪养殖场446家,面积27.5万平方米,同时治理生猪养殖场263家。2014年以来,削减生猪数量超过37万头,41个行政村整村退出生猪养殖机制,31个行政村通过“无猪村”验收。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