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发展 » 正文

土鸡养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11-03  浏览次数:382
核心提示:土鸡一般是指放养在山野林间、果园等地,以自由采食昆虫和青草为主的地方品种鸡。土鸡遍布农村各地,是我国老百姓十分喜爱的食品

土鸡一般是指放养在山野林间、果园等地,以自由采食昆虫和青草为主的地方品种鸡。土鸡遍布农村各地,是我国老百姓十分喜爱的食品。土鸡养殖数量可大可小,一般在5 000 羽以下,小的只有几十羽或者几百羽,适合农村各类人群饲养,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好项目。因此,土鸡养殖面广量大,指导农民做好土鸡养殖,提高土鸡成活率,对保障农民经济收入和畜产品质量意义重大,对丰富居民高档饮食需求也有重大意义。

1. 土鸡养殖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温州地区土鸡养殖发展势头良好,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1.1 混养问题

鉴于土鸡自身的特点,饲养过程一般分阶段进行,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多个品种、多种日龄的鸡群混养将导致疾病交叉感染,给防疫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

1.2 养殖密度问题

养殖场一般轻视防疫工作,对鸡病的复杂性估计不足,批次混养,没有做到全进全出管理,难以持续发展。高密度养鸡常造成啄肛、啄羽等恶癖,也容易引起疾病的传播。

1.3 免疫给药问题

不少养殖户缺少系统的计划防疫知识,没有认识到很多疫病的严重性,如禽流感、新城疫等疫病是无法用药物彻底治愈的。饲养场往往是饲养员兼职兽医,仅凭经验到兽药店随意买药投喂,难以达到治疗效果。

1.4 废弃物处理问题

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垫料、粪便、药物、病死鸡等废弃物未经处理随意丢弃,造成环境污染,加大疾病传播的风险。

2. 应对措施

2.1 鸡场建设

栏舍选址很重要,避免在农田的低洼处,要避开经济作物种植地,养殖区与生活区要相隔离,且生活区在上风口处。鸡场生产区应与外界有效隔离,外人不得随意出入,野生动物、猫犬也不能进入生产区。养殖场应当配备消毒室、兽医室、化粪池等功能区。鸡场温控条件要良好,通风好,营造1 个适合的小气候。鸡舍材料可以因地制宜,在沿海地区,一定要防范台风,如果鸡舍被台风吹倒,鸡的死亡率将很高。一般鸡棚之间的间距在100 m以上,高度不低于2.5 m。棚舍的门开在向阳一侧,放养围栏高度不低于1.5 m。在鸡棚外避雨处每200 只设置1 个饮水器和1 个饲料桶。

2.2 饲养管理

鸡苗进场后首先要保温育雏。雏鸡实行网上平养至20~30 d脱温。育雏期保温室采用网床结构,提高卫生水平。热源使用空调方式,节约电能70%左右,因为空调有热泵效应,比直接电发热产生的热量多。育雏结束后,转移至育肥栏放养。白天在林地、山坡、果园等地放养,晚上回鸡舍内休息。地面可以铺上砻糠、稻草或者干草,防止地面潮湿。栏舍门口应当设置门槛,防止鸡粪溢出污染外环境。出入口要有隔离网,防止野鸟、犬进入,防止鸡受惊被压死。提供充足的饲料,自由采食。设置饮水桶,自由饮水。如有条件,批次间隔期尽量延长。每批鸡出栏后鸡棚要实施清洗、消毒和灭虫、灭鼠等工作。

3. 效果

3.1 育雏质量大幅提高

雏鸡保温后整齐度提高,生长速度加快。保温期疾病减少80%以上,兽药使用减少。保温管理智能化,管理人员不再24 h对温度进行监控管理,同时节约电费70%左右。提高了鸡场安全水平,避免了火灾以及人员伤亡事故。

3.2 育肥期成活率提高

严格落实了分点建栏、有效隔离、“全进全出”和消毒到位的管理措施,大幅度地减少了交叉感染,减少了疫病在鸡场的隔代传染,鸡场发生疫病的机率比原来约下降80%,经济效益不可估量。某示范场采取本技术7 个月以来,饲养土鸡1.8万羽,产值52.6 万元,比原来提高经济效益6.68万元,其中节电0.95 万元、节约兽药0.91 万元、节约饲料2.73 万元、减少死亡损失1.57 万元、减少管理支出0.52 万元。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