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我市认真落实国家、省、市扶持畜牧业的优惠政策,把发展畜牧业作为振兴农村经济的战略举措,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强力推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工作,主要领导经常听取畜牧业发展情况的汇报,并深入农村调查研究,指导畜牧业生产。全市畜牧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紧紧围绕促进农民增收这一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推进畜牧业向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规模养殖快速发展。一年来,全市新建各类畜禽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场80个,累计达到240个。新建青贮池129个,容积19.4万立方米。特别是肉牛规模养殖发展迅猛,新建规模肉牛育肥场区45个,其中:500头规模大型肉牛育肥场区10个,千头规模大型肉牛育肥场区8个,肉牛规模养殖已由南乐向全市辐射。基础母牛群不断扩张,新发展母牛养殖专业村7个,为建设全国优质肉牛生产和加工基地打下了良好基础。肉禽规模养殖势头强劲,新建投资2万元的养鸡大棚达500余座,新扩建年出栏30万只以上的肉鸡小区40多个,新扩建年出栏100万只以上的小区20多个。
二是加工企业不断壮大。养殖业的发展,催生了一批畜产品加工企业和饲料、兽药生产企业,壮大了龙头,密切了企业与基地的关系,拉长了产业链条,增加了农民收入。一年来,全市新建畜产品加工企业10家,累计达到20家。正在建设的河南省华濮食品有限公司,固定资产投资2000万元,年设计屠宰生猪70多万头,投产后将进入全国生猪屠宰行业50强。中原畜禽有限公司肉鸡屠宰加工厂,总投资600多万元,日屠宰肉鸡8万只。新增省级畜牧龙头企业2家,累计达到4家,市级畜牧龙头企业由13家增加到20家,全市畜牧龙头企业发展到80个,畜牧工业产值达20多亿元。
三是标准化生产步伐加快。加大了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力度,全面推进生态健康养殖,加快标准化生产进程。新建无公害畜产品基地29家,累计达到55家,无公害畜产品和绿色食品认证达到8个。全面开展畜禽检疫监督和畜产品生产资料市场整顿工作,有力保障了畜产品质量安全。
四是林下规模养殖稳步发展。林下养鹅、林下养鸡、林下养兔、林下特种养殖等规范试点不断增加。林下养鹅渐成气候,成为林下规模养殖的重要产业。新发展种鹅场4个,新上鹅苗孵化机组30多台,年孵化生产能力达200万只,为林下规模养殖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得到加强。各项综合性措施得到有效落实,防控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的轨道,有效控制了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保障了社会公共卫生安全。
六是投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吸收民间资金、小额贷款6亿多元投入畜牧业,增强了发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