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上海市种植业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的具体要求,上海嘉定区农业行政执法、技术推广等农口部门主动加强与质监、工商等职能部门的合作,全面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三个月以来,嘉定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效果显著。
一、舆论宣传有声势
嘉定区农业执法、技术推广部门积极发挥各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广泛深入地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据统计,专项整治行动开展以来,全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共悬挂户外宣传横幅350多条、发放农产品宣传资料1083份,重点发放到全区农药经营企业、农产品生产基地、园艺场、集贸市场、批发市场、认证企业、合作社等有关企业,印发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简讯27期、简报3期。
二、培训指导有实效
区镇两级技术部门积极开展了以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安全使用农药技术、法律法规知识讲座等为主的专题培训,累计培训700多人次;向广大农户发放安全用药宣传挂历、画册1000余册,并为35户科技示范户免费开通农技110信息平台,及时提供天气预警、病虫害防治等信息。
三、污染农田退出有督查
市、区土肥部门多次组织土壤、肥料、环保等方面专家和技术人员,对本区有重污染农田乡镇,开展退出食用农产品种植情况联合检查。检查表明,全区的10.7亩重污染农田已经全部退出食用农产品种植。
四、监管责任有承诺
嘉定区实行逐级多层次承诺制度,区与镇、镇与村、村与农户层层签订蔬菜安全生产责任书和承诺书,明确田间档案建立、产品质量跟踪追溯等相关具体责任;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与各蔬菜生产场(公司)和农药经营企业分别签订《农资产品销售和使用承诺书》,对守法经营、农业投入品使用、进出货台账登记等方面做出承诺。
五、农残抽检有制度
各部门加大了对蔬菜农药残留的抽检力度,通过建立完善农残抽检制度,增加农残抽检频次,提高检测样品数量,扩大抽检范围。区蔬菜管理技术部门抽检蔬菜生产基地农残样本7万余个,涵盖区内全部农产品生产基地、蔬菜园艺场。同时,区执法部门对全区流通市场蔬菜农药残留速测样品628个,涉及20多个蔬菜品种,对所有蔬菜批发市场实现全覆盖。蔬菜农残速测平均合格率达99.7%。
六、农资供应有“四统”
区农技中心高度重视农作物安全生产,在全区全面推行农资供应“四统”制度,即统一供种、统一供肥、统一供药、统一植保。水稻、蔬菜等农作物的统一供“种、肥、药”面积高达95%以上,统一病虫测防面积达70%,有效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
七、执法检查有力度
一是在监管对象上,重点加强对42家农药经营企业、13个种植业农产品生产基地、7个园艺场、8个集贸市场、1个批发市场的监管。同时,对区内的所有农产品认证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以及部分外来人员种植散户进行有效监管;二是在监管内容上,加强对农产品生产企业田间生产档案的检查,重点检查是否存在违规、违禁农业投入品使用问题。同时,加强对农资经营企业农药进出库台账、肥料进出库台账等的建立情况检查,重点检查是否存在以甲胺磷为主的5种高毒农药销售情况。结果表明,各类购销台账建立率达100%,未发现以甲胺磷为主的5种高毒农药非法生产、销售和使用情况;三是在执法力量投入上,区农业执法部门对所有的农药经营企业、认证企业、园艺场(合作社)至少进行了2次以上高毒农药检查,并全部做好现场笔录,蔬菜管理及技术推广部门也对蔬菜生产基地、园艺场进行了6次蔬菜安全生产大检查。三个月来,全区共出动执法人员920人次,执法车辆310辆次,有效打击了各类违法、违规行为,规范了农资经营市场秩序。
八、制度建设有保障
一是坚持月例会制度,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领导小组成员每月定期召开碰头会,及时交流、解决整治工作中的有关问题,确保专项整治工作的有序推进和各项措施的有效落实;二是建立区、镇、村三级监管网络,组建了一支由500多名区镇村相关技术人员、联户组长、协管员、检测员组成的监管队伍,通过监管网络实现层层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