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创业致富“父子兵”香猪养殖传佳话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6-18  来源:中国畜牧网  作者:一天  浏览次数:131
核心提示:俗话说,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在兴宾区凤凰镇新安村,黄天贝与儿子黄展佳从务农打工到兴办特色规模养殖场,这对农村“父子兵”携手创业致富的故事,在当地邻里乡间传为佳话。 今年53岁的黄天贝,是当地一名普通农民,之前家庭收入主要靠种植甘蔗,不但辛苦,而且收入不高。为了脱贫致富,2012年底,黄天贝与儿子黄展佳商量后决定创业。在经过外出考察之后,他们创办了兴宾区新环香养殖场,从外地引进了56头香猪搞特色养殖。 上阵父子兵,分工有不同。在儿子黄展佳眼中,父亲勤劳能干,是个称职的“大管家”,养殖场里的各项

俗话说,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在兴宾区凤凰镇新安村,黄天贝与儿子黄展佳从务农打工到兴办特色规模养殖场,这对农村“父子兵”携手创业致富的故事,在当地邻里乡间传为佳话。  今年53岁的黄天贝,是当地一名普通农民,之前家庭收入主要靠种植甘蔗,不但辛苦,而且收入不高。为了脱贫致富,2012年底,黄天贝与儿子黄展佳商量后决定创业。在经过外出考察之后,他们创办了兴宾区新环香养殖场,从外地引进了56头香猪搞特色养殖。  

上阵父子兵,分工有不同。在儿子黄展佳眼中,父亲勤劳能干,是个称职的“大管家”,养殖场里的各项事务他都打理得井井有条。在开展香猪养殖之初,黄天贝就确定了以“质”取胜的发展路线。为了确保香猪的品质,黄天贝从来不用饲料,而是用玉米粉、麦皮等按比例调配进行喂养。香猪好动,不愿住猪圈,家里40多亩柚子园正好为它们“吃喝玩乐”提供了场所,早上进行一次喂食之后,白天,香猪就被黄天贝赶到园里自由觅食,晚上再统一赶回猪圈,这样一来,不仅节约了成本,还提高了香猪的品质。  黄天贝负责对内搞养殖,儿子黄展佳则当起给力的“推销员”,专门对外跑销售。自从和父亲搞起特色养殖之后,他便谋划把自家的香猪“送”出去。 

 “之前就听说江浙一带对香猪的消费需求很大,但如何在确保香猪品质的情况下,把香猪送出去,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黄展佳曾在上海等地打工,饲养香猪后,他多次联系上海、苏州等地的商家和餐馆寻找销路。由于担心香猪经过长途运输肉质变差,之前不少外地商家、餐馆都对此不感兴趣。  为此,勇于创新的黄展佳经过多次摸索实验之后,终于找到了解决办法。他把刚宰杀消毒好的香猪进行真空包装,然后通过空运直接发给买家。“早上宰杀好的香猪,当晚就变成了江浙餐馆的美味菜肴。”黄展佳说,如今,只要电话订单一来,家里饲养的香猪当天就可以送达外地客户手中。 

 “香猪养殖成本低,4到5个月就可以出栏,仅今年2月,刚出栏的200多头香猪全部被抢购一空。”黄天贝说,现在他们的香猪养殖场每年能产600至700头香猪,年纯收入达30多万元。今年,父子俩合计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力争把出栏量提高一倍。同时,依靠发展养殖走上致富路的黄家父子的事迹在周边广为流传,他们也连续3年被评为全国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县科技示范户。面对上门求教的村民,他们大方传授养殖技术,从饲料配比到圈内管理,一一为村民解答。如今,他们已带动周边6户农户开展香猪养殖。父子俩说,对于今后的发展很有信心,他们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发动更多群众走上特色养殖的致富道路。

 
关键词: 饲料 规模养殖场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