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养殖业风险呈上升趋势,让养殖户感到难以应对:2014年,“火箭蛋”曾让鸡农赚得盆满钵满,但蛋价在2015年春节后突呈断崖式下跌,目前每斤鸡蛋亏损近1元;羊肉价格在前几年一路飙高,但自2014年4月份开始长期低位运行,种羊、肉羊价格均已跌至三年前的水平;种鸭曾是我市特色养殖业,但近几年蛋价忽涨忽跌,跌多涨少,鸭农已然没有养殖信心。
如何降低养殖风险?提高养殖户抗风险能力?基层经验认为:首先应淘汰低、小、散、乱等养殖户,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其次应引进新技术,提高养殖水平;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应加强各类信息公开共享,以便运用大数据技术来分析市场供求关系,进而指导养殖生产。
众所周知,畜产品价格的涨与跌,实际反映的就是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供过于求,价格下跌,供不应求,价格上涨。许多农民因受狭隘经验的束缚,遇价格一上涨,立即大量补栏甚至盲目补栏,随之必然产生供过于求而使得价格下跌,价格下跌挫伤农民积极性,农民积极性下降使得产品供应量下降,从而价格再度上扬,如此周而复始,导致价高伤市民,价贱伤农民。
运用大数据技术,可通过对海量历史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找到养殖产品的市场规律,为养殖业提供必要的决策信息,从而减少养殖户盲目增减存栏,降低养殖周期给养殖业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