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至11日,自治区畜禽品种改良站专家教授到阳朔县举办牛人工授精和繁殖新技术培训班。该县水产畜牧技术推广站全体人员、全县的养牛户以及来自灵川县、永福县、雁山区的养牛户共100多人参加了此次培训。
本次培训班采取理论讲授为辅,实际操作为主的培训方式。在为期3天的培训中,自治区草地监理中心调研员韦安光,就全区养牛的资源及简况和牛养殖的几大问题,作了“充分利用饲草资源、加快发展广西肉牛产业”的专题培训;自治区畜禽品种改良站副站长李铭介绍了牛人工授精技术在牛群改良育种和新品种培育工作中的重要意义。同时,他要求各养殖户在培训过程中要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多动手、重实践、看效果。在理论培训课上,授课老师与养殖户进行了深入广泛的交流与讨论,并对养殖户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解答和教授。
据了解,牛实施人工授精,优点在于扩大种母畜的配种头数,提高受胎率,预防因本交而感染的疾病,克服公母畜因体格大小悬殊而带来的自然交配困难,节省或不需要种公牛的饲养费用,能较快地繁殖优良后代进入商品化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尤其是在商品牛养殖业朝着产业化方向发展的今天,更加显示了它的无可替代的重要性和优越性。李铭在培训时介绍说:目前广西饲养一头本地牛一年能卖五六千左右,如果是通过人工授精产出的杂交牛一头能卖一万两千块钱,收入基本上可以翻一番。牛的人工授精意义重大,是养殖户增收的一个好途径和好技术,的确值得大力学习和推广。
在整期培训过程中,授课老师向养殖户讲授了牛生殖系统解剖结构、母牛发情鉴定、冻精解冻、装填输精枪、直肠把握子宫颈输精法等技术,并且一对一、手把手的教授养殖户,切实保障了人人都学会。最后,养殖户们到阳朔县桃竹山养牛场逐人进行了活牛实际人工授精操作,全体养殖户都积极动手进行了实践操作,达到了预期效果。来自灵川县九屋镇肉牛养殖户粟兴旺表示,此次培训班举办得非常及时也非常好,第一次参加这种实实在在传授理论与实践并行的专业技术的培训,希望以后能经常举办这种形式的培训,让最基层生产第一线的技术人员掌握更实际的、操作性较强的技术。阳朔县高田镇凤楼村肉牛养殖户莫孟贵告诉记者:我家里养了10几头牛,以前总是请技术人员来配种,现在我来学习这种人工授精技术,学会了自己配种,我一年可以节省一两千块配种钱,而且通过品种改良还可以增加我们养殖户的收入,改良后的杂交牛一头就可以多卖五六千块钱,这种技术好,这种培训班我们都很喜欢。(阳朔县水产畜牧兽医局 莫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