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日前,在常州高新区举办的“三药”科技产业基地合作洽谈会上,清华大学、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南京大学等12所全国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带来了一批前沿新药,并当场签订了4个校企技术合作协议。
短短两年多时间,以医药、农药、兽药为主产品的常州高新区“三药”产业基地内,已有“三药”企业70多家,其中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5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5家,年产值超亿元企业12家。2005年,“三药”基地企业完成总产值53.1亿元,产品销售收入达47.3亿元。
“三药”基地企业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1个,完成省级科技项目57个,申请专利100多项,成功开发“三药”新品种42个,拥有硫酸依替米星、海南霉素、肿瘤球死因子等国家一类新药3个,脂泰胶囊、氟康唑等二类新药近30个。目前,“三药”基地已拥有江苏省生化手性技术工程技术中心、江苏省半合成抗生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农用激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有害生物防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4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和常州市缓控释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2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政策扶持、人才支撑、孵化器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共享等全方位服务为“三药”基地企业提供了成长土壤。常州高新区每年从3项科技经费中拿出20%以上资金资助“三药”开发项目,对直接用于研究开发创新药物支撑条件的技术开发费,高新区还在税收政策上给予扶持。
针对“三药”研发投入大、要求高、周期长等特点,常州高新区专门建设了“三药”企业孵化基地,在孵化器原有功能的基础上,成立了常州三药工程开发院,以技术硬件支撑平台和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为主要内容,建立了公共实验室、信息服务平台、专利战略平台等“三药”公共服务平台,为提高企业的创新水平提供培训、国际合作、信息服务、管理咨询、产学研服务等。
据悉,规划面积达10.2平方公里,基础设施投入数十亿元的“三药”江边产业化基地已成为实现“三药”项目产业化的重要载体,目前这个以原料药、医药中间体、农药企业为主的园区初具规模,江苏省有关部门正在规划建立一个制剂企业、研发机构集聚的医药区,同时建立“三药”产品贸易流通区,从而形成常州“三药”科技产业基地研发、生产、流通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