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自开展以来,各地、各部门把发展的目光更多地投向农村,从解决农民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了重大转机。金融业支持新农村建设,在每个地方,其着力点和突破口都不会完全一样。目前,一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就是紧紧抓住当地发展生猪主导产业的机遇,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取得了喜人的效果。本期刊出的就是这样一组报道。
农商行北京平谷支行
大力支持地方生猪生产
本报讯 记者曹阳报道 农商行北京平谷支行在信贷支持“三农”的过程中,始终把支持生猪生产作为工作的重点,加大对生猪养殖、屠宰、销售生产环节的信贷投放力度,促进了本地区生猪生产发展。
为了准确掌握当地生猪生产资金需求状况,支行专门成立了调查小组,深入到村、户进行调研,充分掌握养殖企业、养殖户的良种繁育、饲料、防疫、屠宰、储备等环节的信贷资金需求情况,研究信贷支持方案,并鼓励有发展潜力的生猪养殖户合理计算资金缺口,进一步提高生猪生产能力。为解决当地融资担保难问题,平谷支行多次与平谷区政府协调沟通,并与区农委联合搭建了三个“银农合作”平台,搭建了财政资金与金融资金联动机制,其中的“扶持农业专业合作社贷款”建立了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风险担保机制,由政府出风险担保金,平谷支行按照1:5的放大比例配套信贷资金。北京联众通达生猪养殖合作社等饲料加工专业合作社在得到农商行及时的信贷支持后,延长了支持产业链,使生猪养殖农户从专业合作社获得成本低质量高的饲料。
为了有效提高养殖户贷款服务效率,该支行创新小额农户贷款受理方式,各营业网点柜台都直接受理农户贷款申请,为农户提供了就近、方便的服务,解决了农民路途远的难题,提高了支农贷款工作效率。
平谷支行对生猪加工企业及养殖户的良种繁育、饲料生产、防疫服务、屠宰加工及生猪生产技术等各个环节的合理资金需求,在符合条件的前提下优先予以支持,同时他们开辟生猪贷款“绿色通道”,对规模大、经营效益佳、信用记录好、资金需求高的贷款户,由管辖行与支行共同进行调查,加快贷款办理速度;对与生猪贷款有关的授信业务,每个环节均采取随到随审,随批随办的直通模式,提高生猪贷款操作效率。对于被支行评定为信用户的养殖户实行利率优惠、额度放宽的政策,凡是与生猪生产有关的贷款,在利率上根据客户风险度,合理确定贷款利率,采取少上浮或不上浮的政策。北京大型生猪屠宰加工销售企业千喜鹤食品有限公司,在近两年的经营中,得到了农商行平谷支行2亿元信贷支持后,生产迅猛发展,几年的业务增长率均在30%以上,为首都居民提供了大量的符合国际标准的猪肉制品,其生产的猪肉制品不但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同时还被奥组委指定为2008北京奥运会冷鲜猪肉及猪肉制品独家供应商。
截至目前,平谷支行已为1100户生猪养殖农户贷款近1.8亿元,为生猪养殖屠宰加工企业贷款1.9亿元,有效地满足了本地区生猪生产企业和养殖户的资金需求,为稳定首都生猪市场供应做出了积极贡献。
武威市农信社
满足养猪户流动资金需求
本报讯 甘肃省武威市农信社集中资金,千方百计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截至目前,武威市农信社累计发放生猪养殖贷款3894万元,支持生猪养殖户6013户,存栏4.68万头,其中支持200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养殖户56户。农信社的支持,确保了全市农户、规模养殖户的生猪添栏和流动资金需求。
今年以来,武威市农信社在做好支农工作的同时,组织信贷人员深入农户,开展生猪养殖情况调查,密切关注当前生猪生产、猪肉市场的变化情况,及时掌握生猪产业链中各个环节的信贷需求,因地制宜,认真分析其规模扩张潜力、市场应对能力,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投放准,重点支持了良种繁育,饲料储备等环节的信贷需求,解决了养殖户资金需求,保证了生猪养殖工作有序开展。
武威市农信社通过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和其他担保形式的贷款,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农户生猪生产资金需求。各联社还结合各地实际,相继制定服务措施,将生猪生产发展纳入当前信贷支持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各乡镇生猪发展规划,要求基层信用社主任扶持20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户1户,信贷员负责支持20头以上的养殖户1户,并积极为养殖户提供信息、技术、销售、资金等方面的服务。同时,对符合贷款条件的生猪生产企业和养殖户,采取适当简化贷款手续,实行优先受理、优先调查、优先审批、优先发放的“四个优先”措施,确保信贷资金早到位、早使用、早受益。
全市农信社在保证小规模生猪养殖户贷款的基础上,运用信贷杠杆进行必要的调节,积极向2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倾斜,支持鼓励养殖户由过去的“散、小、乱”养殖方式向生猪的规模化、专业化方向转变,逐步扩大规模,增强发展后劲。凉州区联社柏树信用社贷款20万元支持的生猪养殖户刘同年,目前存栏猪600多头。除家庭养殖的猪舍8栋外,现已新建成占地10多亩的猪场一处,修建设施齐全的猪舍14幢,每幢猪舍可养猪160头,设计的养猪存栏数可达3000多头,年出栏猪1000多头,预计年毛收入64万元,年净收入12万元,在当地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为规避风险,武威银监分局督促指导全市农信社对生猪贷款的风险加强调查研究,密切关注生猪生产稳定发展的情况,发放和管理好生猪生产贷款,建立生猪贷款风险的识别、量化、控制和分散风险的各项措施,切实提高防范贷款风险的能力和水平,既支持其平稳发展,又防止大起大落而造成新的信贷风险。(秦汉志)
西乡农合行
支持生猪产业做大做强
本报讯 记者雷和平 通讯员张健报道 截至10月底,陕西省西乡县金融机构累计向生猪产业发放各类贷款3.1亿元,余额达1.26亿元;其中西乡农村合作银行累计向16344户农户发放养猪贷款8125万元。在西乡农合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支持下,西乡县生猪产业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到2007年10月末,虽然受生猪蓝耳病的影响,全县生猪饲养量仍达66万头,年内有望再次突破80万头。目前,生猪产值已占全县生产总值的23.9%,拉动全县经济增长2.6个百分点,使生猪饲养农户人均增收527元。
2003年前,西乡县五丰村的养猪户不足200户,全村年出栏肥猪仅2500余头。当该村为发展养猪的启动资金不足犯愁的时候,西乡农村合作银行的信贷员已经开始了逐户调查摸底、逐户确定养殖规模和统计资金需求量,按户一次性核定贷款额度,简化贷款手续,做到养猪户贷款在核定额度内随到随办,从根本上解决该村农户发展养猪产业的资金困难。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农合行先后向该村的152户农户发放贷款278万元,扶持修建猪圈650间,发展养猪1.5万头。
五丰村的银虹养殖场在建场初期需要大量的资金,准备申请贷款50万元。但是由于该场的场地属于租赁性质,不能作为银行贷款的抵押品。面对特殊情况,西乡农合行采取了变通的办法,即给场长周崇银50万元的贷款授信额度,按2万元一次分批发放,由信贷员全程监控资金使用情况,直至全面建成规模化养殖场。在此期间,每购一批砖、一包水泥、一头猪,西乡农合行的信贷员都亲自参与。50万元的贷款,场长周崇银自始至终没有接触到一分现钱。但一个拥有厂房85间、猪圈136个、存栏1000头,年出栏突破2500头的标准化生猪养殖场却在五丰村建了起来。目前,周崇银的银虹养殖场年销售收入达到375万元,实现利润50万元,成为五丰村养猪产业的示范带头人。
据不完全统计,西乡农村合作银行在近4年间,累计为五丰村发放养猪贷款1200多万元,扶持全村80%以上的农户从事养猪产业。到2007年9月末,该村的生猪出栏达3.2万头,户均达45头,实现产值4200万元,仅此一项,户均增收6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