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亏损最严重一年中国养猪业产业结构也在经历着洗礼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2-02  来源:新农网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161
核心提示:中国是世界养猪大国,有几千年的养猪历史。改革开放前,中国养猪业一直传承着分散的养殖方式,实现着自给自足;进入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养猪业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逐步使用机械化代替手工操作,到实现工厂化养猪生产工艺,期间,先后出现了一批规模化养猪场。特别是2007年,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养猪业发展激励政策,促进了中国规模化养猪业的发展。农业部2013年统计,全国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已经达到50%以上。据2014年国家统计公报,2013年底全国生猪存栏47411万头,猪肉产量5493万吨;据农业部网站,

中国是世界养猪大国,有几千年的养猪历史。改革开放前,中国养猪业一直传承着分散的养殖方式,实现着自给自足;进入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养猪业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逐步使用机械化代替手工操作,到实现工厂化养猪生产工艺,期间,先后出现了一批规模化养猪场。

特别是2007年,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养猪业发展激励政策,促进了中国规模化养猪业的发展。农业部2013年统计,全国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已经达到50%以上。据2014年国家统计公报,2013年底全国生猪存栏47411万头,猪肉产量5493万吨;据农业部网站,2013年年底全国存栏能繁母猪4938万头;据中国种猪信息网统计,2013年全年进口种猪17656头。2013年以来,温氏、中粮、正大、雏鹰、扬翔等企业在东北、西北建设一大批生猪基地,形成了一批养猪业龙头企业;与此同时,中国几千年的养猪历史所孕育的散养户也并没有因此消失。中国养猪业形成了散养、中小规模、龙头企业发展并存的格局。

由此,出现了生猪生产产量不稳定,生猪生产没有与工业化、城市化同步,标准化规模饲养程度低,信息监测预警调控滞后等现象,加之生猪生长周期性的影响,形成了所谓的“猪周期”。但是随着养猪规模化的比例逐年提高,这种周期逐渐被打破,从近三年来的生猪价格我们可以看出,养猪业逐渐转向了薄利时代,2014年成为近三年以来亏损最严重的一年,中国养猪业产业结构也在经历着洗礼。

过去几年中国的经济实现着超高速的跨越式发展,但与此同时也留下了资源消耗过快、生态恶化、效率低下、产能过剩等后遗症,很不利于今后中国经济的后续增长。面对全球的经济疲软、国际竞争环境恶化,中国再一次把经济结构调整放在首要位置,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的经济结构调整期,中国的养猪业也随之进入新常态期,在这一时期,中国养猪业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从种猪品种上看,中国的规模化猪场几乎都是国际通用品种猪:杜洛克、长白、大白猪,2008—2013年间共进口种猪63388头。从发展高生产力水平养猪业上来说,我们国家的地方品种猪没有竞争力,我们要发展高生产力水平就要源源不断从国外进口种猪。

从原料上看,2013年玉米1—12月总进口量326.5万吨,大豆1—12月总进口量6337.5万吨。我们只有18亿亩耕地,如果不进口原料,仅大豆的每年需求量就需要5亿亩耕地,因此我们还要大量进口粮食。目前,我国从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多国进口原料,预计2020年中国将是全球最大的粮食进口国。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