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中国的兽药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兽药市场的发展也从起初的完全计划经济跨入了市场经济的行列,就中国兽药市场化、国际化而言,新兽药、新剂型、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速度很快,中国兽药市场的发展受到全世界各大集团公司的广泛关注。另一方面,本人也从实践中感受到目前制约我国兽药市场发展的因素之一是地方保护主义。为此,广大兽药厂家对此深恶痛绝,他们为此付出了极大的经济和市场代价,极大地挫伤了兽药厂家开发和推广新产品的积极性。现就我国目前兽药市场地方保护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总结如下,不妥之处敬请同行指正。
目前我国兽药市场地方保护主义的四大主要表现形式
(一)非法设立地方性兽药产品准入制度 国务院兽药管理法规明文规定兽药批准文号在全国范围内有效,已经获得兽药批准文号的兽药产品可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范围内进行合法销售。但是,一些地方兽药管理部门从自身利益出发,打着保证兽药质量的旗号,制定了所谓的“地方兽药准入制度”,拒外地先进兽药产品于门外。如此,既限制了外地优秀兽药产品的推广应用,又间接地保护了本地劣质兽药的市场,其结果是伤害了当地养殖户的根本利益和鼓起了个别兽药管理人员的腰包!
(二)检验乱收费 某些基层兽药管理组织本身并不具备基本的兽药检验条件和相关的技术力量,却擅自利用国家赋予的权力冠冕堂皇地制定出一些针对外地兽药进入本地市场的检验规定,实际上就是要收取一定数目的检验费用。这大大加重了兽药生产企业的经济负担,抬高了兽药的成本,广大兽药生产企业对此怨声载道。试想假如每个地区都实行地方检验制度,全国有无数个地区,一个厂家的产品想要在全国范围内销售,那该进行多少次检验呢?厂家又要为该产品支付多少检验费用?如此下去又有哪个兽药厂家可以生存?
(三)人情泛滥、打假变成假打 一些地方兽药生产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往往采取一些不正当竞争手段进行造假。正规兽药企业为了保护自己的品牌产品,历经千辛万苦收集到大量的证据,当要求对造假者予以经济和法律的制裁时,往往会遇到个别地方官员的冷处理。他们处于人情或利益关系,常以各种方式纵容此类造假行为,采取拖延、推诿等常用手段使此类事件不了了之,实际上是伤害了厂家和用户的利益。
(四)假招标行为 市场经济本来就是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经济。谁的产品质量好、价格低、服务优,就应该在竞争中取胜,这是天经地义的道理。但是,某些地方兽药大用户或管理机构就打着招标的旗号实行“集资式招标”。他们在操作中,往往首先大造声势,吸引大量厂家投标、缴费,实际上还是根据决策人的意见,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用价值的厂家产品。如此,既玷污了招标的公平性原则,又挫伤和误导了兽药厂家参与公平竞争的积极性。
2004年,我国农业部兽医局的成立是我国兽医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她标志着我国兽医行业与国际兽医行业从管理体制和交流方面实现了完全的、正式的、根本的对接,标志着中国兽医兽药的发展将从此走上健康发展的快车道。从兽医局成立后几个月的运转情况来看,我国的兽药管理已经逐步步入正轨,法律法规更加完善、基层的执法水平不断提高的日子不远了。相信本文论述的在个别地方出现的地方保护主义也将随之很快消失,中国兽药市场也一定会出现更加欣欣向荣、公平竞争的又一个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