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赔得起才能搞兽药,赔不起千万别搞兽药,尤其这两年。
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后,兽药行业也算朝阳产业,产业集中程度不高,养殖户、客户也好打发,费用也低,利润空间也大,只要稍微费点力气,也会挣回利润,此时起步的一些企业,迅速完成了企业的原始积累,从企业管理等诸方面均获得了巨大进步,具备了现在能在兽药领域里混的资格。前几年,除非是内部出了问题,或者该企业遇到了什么意外闪失,或企业老总绝对对兽药和管理是“老外”,真正赔的企业很少。现在不同了,市场开发与维护费用上涨,人力成本加大,物流费用上涨,费用和成本追加,市场销售价格却因为竞争一直在降,利润空间受到打压,摊薄了,稍微一闪失,随时就有亏损的危险。
起初玩兽药,几十万就可起步,运作一两个月就会出现赢利。现在,没有雄厚的资金,没有合适的人才,根本就玩不了。前几年,即使刚毕业的学生,也踊跃加入到业务人员队伍中去;现在,不像前几年那么火了,业务不好干了,没有几把刷子也搞不了兽药推销了。其实,以上的不同,均是行业集中度和成熟度提高的表现,也是行业进步的表现,是行业发展的趋势,兽药业也同家电业等一样,由起初的暴利新兴产业过渡到微利传统产业行列,兽药同人药还有个巨大的不同,高性价比永远是顾客追求的目标,人命关天,而兽命则用有限的代价来计算,尤其是这两年,利润摊薄不算,行业规范的大棒不时挥向兽药生产和流通领域,还有一点,顾客的理性程度增加,行业透明度增加,都增加了干兽药的难度。
做兽药,离开经销商不行,高性价比产品才好卖,这两年,业界出现了一种现象,一些新生的企业招数很简单,也很奏效,产品售价不高,返点挺高,企业实力不大,市场阵势挺大;老板为吸引和留住人才,出的价码也挺高,人力成本比稳步成长的企业要大。一般兽药界的普遍做法是业务人员拿提成,提成是以销量作基数的,基数小,提成再高也是白搭,业务人员照样挣不上钱,因此,这些新生的企业,起初还很灵,客户往往会为“利”所动。但真正合作起来,才发现了“产品效果”并不理想。可以想像,返点高得惊人,提成高得吓人,老板还赔得起?面对行业整体利润摊薄的大形势而言,这样的产品科技含量也有限,产品的效果的确值得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