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大学毕业当猪倌每年10万抱回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10-15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300
大学毕业后,身无分文的王钦杰借来奶奶的3000元“棺材本”,在猪市最低价时购入第一批猪仔。5年后的今天,23岁的他已拥有一个综合养殖场,并开着1家饲料店、1家兽医诊所,净资产已超70万元。

    2006年,他被评为福州市“十佳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今年他又获得“永泰县十佳农民”称号。

    当地人说,王钦杰不一般!

    梦想:办自己的养猪场

    在永泰县城北门临街的一家饲料店,记者找到了王钦杰。他戴着眼镜,穿着皮鞋,样子很斯文。可一握手,记者就摸到了他满手的茧子。“茧子都是几年前养猪磨出来的。”憨厚的王钦杰解释道。

    办养猪场是王钦杰读中专时就有的想法。后来,他考上福建农林大学畜牧兽医学专业,更加全面地接触到相关知识。2002年6月,18岁的王钦杰大学毕业后,连续1个月都泡在津泰路的一家书店里,读完了百余册畜牧养殖的书。“真要创业,就觉得以前学的知识还不够。”

    创业:自己动手盖猪场

    创业的第一步,王钦杰迈得并不轻松。自己身无分文,家里为3个孩子的上学问题已经借了不少债,而且他是家族第一个大学生,回乡养猪,父母怎么都不肯答应。

    2002年8月到10月,王钦杰花了整整3个月的时间,才说服父母同意他办养猪场。奶奶也把攒了多年的3000元“棺材本”借给了他。

    3000元不多,但王钦杰十分满足。2002年恰好猪市价格特别低,他花2600元买了24头小猪、4头母猪。可养猪场还没影子呢?当年11月,他和家人一起,来到下田村与隔壁村交界的一片三面环山的空地,自己动手,开山拓路挖地盖房。“就地制土砖,到附近溪里挖砂和鹅卵石。刨木头做窗户、猪栏,打地基砌墙上横梁,这些木匠活、泥瓦匠活,我几乎无师自通。”半个月后,王钦杰盖起了一座100多平方米的养猪场。

    但通往养猪场只有一条狭窄的山间小道,饲料很难运上山。“全家人1人1把锄头,又干了半个月,把小道开成2米宽的能走摩托车的机耕道。”

    压力:乡亲说他是疯子

    第一个年头最艰辛。喂猪、打扫猪舍这些粗活并没让王钦杰犯多少难,但慢慢,一些亲友知道他养猪的事情后,便开始指责起他来:“既然是养猪,当初还读什么大学?”也有村民冷嘲热讽:“都考大学了,还回来养猪,这人肯定是疯子。”那段时间,王钦杰基本都呆在养猪场内。“1个月只回1次家,还都是天黑后出发,这样就不会遇到村里人,也不用听那些责骂了。”回忆当年,王钦杰唏嘘不已。

    成功:严把饲料防疫关

    养猪谁都会养,但念了大学的王钦杰能养成什么样?

    “我养的猪,饲料吃得少,得病的也少。”王钦杰总结,把好饲料关和防疫关,严格控制养猪成本,是他的成功之道。

    他开起了饲料店,不仅买饲料更省钱,质量也有保证;他又用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开办兽医诊所,大部分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他都能自己搞定;这两项综合起来,他比其他养殖户的综合成本至少低了50%。

    据介绍,同样喂大1头猪,王钦杰喂猪饲料成本是其他养猪农民的70%;而猪的成活率,他能达到98%,比一般养猪户高了七八个百分点。

    2002年4月,第一批猪出栏,他投资的3000元变成了2万元。到2003年,他已赚了10万元。近日,记者在他的综合养殖场内看到,他养殖的品种有种猪、种羊、山鸡等。加上饲料店、兽医诊所,王钦杰说,他的净资产达70余万元,平均下来,每年赚了10余万。“如果猪市价格大跌一两年,我完全可以撑得住。”王钦杰自信地表示。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