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鸡试点的推动并非可”一蹴而就“,在此过程中,配套企业的进入也要循序渐进。全省开展试点是有节奏的,尽管10月份会是全省开展试点,但不是马上全省推广,各地会根据情况推进试点,绝对不会出现一下子全省都没有活鸡卖的情况。”广东省农业厅副厅长郑惠典做客广东民声热线时公开表达了上述观点,赢得了民众、商贩和企业的喝彩声。
郑惠典的公开表态,让广东在国庆前全省设区的市全面推行冰鲜鸡的“红灯”,面前增加了一盏“黄灯”。让顽强“抵制”冰鲜鸡的食客又可以多品尝一次“鲜味”,卖鸡商贩不用突然为冰鲜鸡的销路而“挠爆头”,家禽企业也缓解转型升级所来的资金压力,吃上了“定心丸”。
无可厚非,推动家禽“集中屠宰、冷链配送、生鲜上市”,保障民众身体健康安全,取消活禽交易更是大势所趋。但在推进过程中到底是采取符合循序渐进、逐步推广的市场规律,还是采取反其道一刀切全面开花的“闪击战”的确值得商榷。
6月19日,内地活鸡时隔4个月后,重新批准进入香港市场,难道香港没有全面取消活禽交易的能力吗?但答案是否定的。直到今日,港府经历过5次扑杀活禽仍没有一刀切取消活鸡上市,更多的是出于避免激发社会矛盾,让市民保有选择权,顺其自然让市场主导发展。要知道内地暂停供港期间,香港活鸡批发价格疯涨引发香港鸡贩集体罢市。今年1月,更有鸡贩因不满香港政府,为应对H7N9病毒传播而采取的扑杀及禁售鸡只政策,影响生意两次跳海。
小编认为,在中国内地各地区之间的城乡结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不同,所面临的问题也不一样,统一行动未免显得稍显仓促。清远、肇庆、云浮等地区,不少农民才刚洗脚上田,买房穿西装当市民,乡下的农贸市场开摩托车数分钟就到,生活质量与广州、深圳等中心城市有明显的距离。若只为服从上级一纸命令,不顾实际情况强行推广,虽然也可以达到全面取消活禽交易的目的,完成领导下达任务,但这种“为实行而实行”的做法没有任何意义。表面上是民众被迫改变饮食习惯,做到了防范疫情,实则是受到民众和企业的强烈抵制,让路边的“走鬼”摊贩多了一处生存“天堂”,不单让防疫带来新的难度,更会增多政府、企业、商贩、民众、城市管理者与“走鬼”摊贩的矛盾。
近年来,因城市管理者强行执法、暴力执法而引发的流血事件屡屡被媒体曝光,几乎每次都能引起强烈的社会舆论。民众的愤怒、漫骂、指责,加深了社会矛盾,若能在强行推广冰鲜鸡面前,多点了解市民、商贩和企业之间的疑虑,给多点时间让市民适应,铲走滋生“走鬼”摊贩的“土壤”,社会自然显得更加和谐。若不愿听到民众与商贩的声音,不论民众愿意不愿意、同意不同意,都要一推到底,商贩生意大减为养家活口,民众又乐意接受,只能逼上“走鬼”之路,企业亦会因为资金紧缺而迫上绝路。
推广冰鲜鸡鼓励先行先试,总结典型经验,及时进行推广,但要从实际出发不能“拔苗助长”。政策的实施离不开民众的支持,一个政策背后又将会带有怎么的社会后果,事先要做好功课,防止参与者走极端。多一份沟通、少一份强权,相信民众还是乐意接受冰鲜鸡,毕竟谁都不想看到谁会成为下一个病毒的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