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小动物皮肤科实验室检验中部分操作方法的改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02-08  作者:李贺娟,范开,常建宇   浏览次数:927
小动物皮肤病的病因有多种,但临床上绝大多数皮肤病例属感染性疾病,患部常表现红疹、瘙痒、脱毛、皮屑增多,甚至红肿、破溃、化脓等,病原主要是细菌、真菌或寄生虫,也常见三者的混合感染。各类感染性皮肤病症状间的区别常不明显,须通过实验室检验来确定感染类型。皮肤病的实验室检验,是判断病原种类的重要手段,对诊断、用药和护理有指导意义。目前,在实验室检验中,部分操作方法应予改进。
  1  对皮肤采样方法的改进
  皮肤科实验室检验的第一步是皮样的采取,常用手术刀片刮取表层皮肤。
  笔者所见,部分检验室取样时偏好使用钝刀(有时是由于担心取样时动物突然运动造成割伤而有意磨钝的)刀刃反复刮皮,大面积取样,并以局部出血为取样深度的标准。这种方法常使采样局部呈现皮肤光亮、皮下出血,类似刮痧后的表现,却很难刮下皮屑。此时如果继续粗暴刮取,可将取样部位的表皮层全部刮脱,使皮肤出现较大、较深的破损,易导致瘢痕形成;且刮得的样品中含大量的红细胞,妨碍镜检。临床上时而见到此类皮损病例,可见瘢痕处色白,无毛发生长。畜主对此常有异议。
  皮肤被菌类感染时,局部常出现面积较大的脱毛、皮屑、渗出等。细菌多在毛发、角质层等处聚集,真菌多在角质层及角质层下。所以,对于怀疑是细菌和真菌感染的病例,重点应放在采取皮屑,取样达到角质层即可,不必过分追求深度。螨等是皮肤寄生虫感染常见病因。疥螨寄生在皮下的隧道中,蠕形螨常在毛囊中或皮表,其所在地常出现皮肤脱毛或红色小丘疹等标志。对此类病例,取样范围可局限在丘疹等标志附近,在深度上应保证达到真皮,但面积不宜过大。
  有鉴于此,笔者提出,刮取皮样时,应使用锋利手术刀的尖部,在重点怀疑部位小面积刮皮。这样容易取得较多皮屑,能保证取样的深度,又不至于造成过大过深的伤口,不引起大面积出血,取样部位的皮肤易于复原,且皮样中不含或只含少量红细胞,对镜检的干扰小。
  2  对皮屑涂片透明化方法的改进
  螨虫感染是小动物皮肤感染的常见病因。螨的实验室检验,主要靠显微镜检验皮肤碎屑的涂片。涂片后螨与刮下的皮屑混和在一起,如未经任何处理即行观察,则视野中布满折光不均匀的斑驳皮屑团块,难以有效检出螨虫(尤其是蠕形螨)。所以,各种教材中常要求将涂片透明化后再行镜检。透明化的方法为:在涂片上滴加1~2滴透化液(一般为10% KOH),并轻微加热。这样,皮屑的折光率变得较前均匀,并在一定程度上变得稍微透明。但此方法的透明化程度并不十分理想,并需要专门配置KOH溶液。
  笔者在实践中发现,稀薄的油脂可用于皮屑的透明化。油法透明化,除透化液改为油类外,其他操作同10% KOH法,但效果甚好。兽医临床中,轻质液体石蜡粘度较小,易得,最适合作透化液。其他液体油类,如各种植物油,均可作为油类透化液使用,效果基本相同。使用油类作透化液,涂片可不加热而直接镜检。如经轻微加热,皮屑透明化程度更好,有时镜下只见螨虫的几丁质外壳,而基本不见皮屑,极便于观察。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