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养猪业今年是否有希望雄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2-18  来源:中国养猪网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144

经过2013年惨淡的猪市景象,业界人士更多的向着“2014年可能成为近3年来亏损最为严重的一年”的方向预测,甚至很多的养猪人也在忐忑中逐渐迷失了方向,那么,2014年的养猪人到底还有没有希望,他们的春天在哪里呢?

第一、国家政策的扶持

如果养猪真心没了希望,国家为何要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扶持?且近些年来,生猪产业的发展已经影响到了市民生活,尤其是在猪肉市场及价格周期式波动频繁的时候。

就比如在春节期间受消费提振,全国部分肉类价格小幅上涨,但不改整体趋弱态势的情况下,发改委1月26日公示据《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规定将适时推出收储政策,缓解了养殖户的恐慌情绪。

另外,发改委也建议广大生猪养殖户根据市场价格变动情况,加快淘汰一部分超龄母猪,促进养殖结构调整。

虽然目前发改委仅仅是建议淘汰母猪调整养殖结构,但这并不能说明2014年的养猪人就没有了希望。

第二、中国人的饮食习惯

据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人均猪肉消费达到38.5千克。通过对中国人饮食习惯的了解,我们可以客观、准确地知道消费者对猪肉的消费态度,当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猪肉的消费量还有待提高。

另外,从营养成分来看,各种肉的营养成分差异不大,只有肥猪肉的脂肪含量比较高。在当前饮食健康越来越被重视的情况下,高脂肪的肥猪肉消费量会受到影响,瘦肉受到偏好。由于猪瘦肉与其他肉类有相同的低脂特征,猪肉不会被消费者抛弃,而影响消费比例的主要因素是消费习惯。

根据USDA 预测报告,2013年中国的猪肉消费量达到5261.5万吨,占全球猪肉消费总量50.2%,远高于第二大的消费地区欧盟27国和第三大的美国。

第三、猪市的风险

按照往年的一般情况,春节前生猪价格较高,导致部分养殖户将肥猪积压,准备在节前以高价出售以获取更大的利润,造成了集中出栏,生猪市场供大于求。

受季节气候影响,节前仔猪存栏量大,市场需求量明显减少,致使价格有所下降甚至滞销,生猪市场一片低迷。

很大一部分养猪人习惯了以往的养猪模式,对生猪销售的概念不是很清晰,而且习惯遵循管理,而这在2013年的教训才会显得尤为惨痛,而这是可以规避的。

第四、养猪成本的节约

对很多养猪人来说,养猪成本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比重。因为养猪成本包括仔猪费、死疗法、防疫和医药费、房屋和机械设备折旧费、零星用具购置费、借款及占用资金的利息、销售费用、运费、水电费和死亡损失费等,在成本中不包括大批死亡的意外亏损。在计算成本时要把每项费用支出均摊到每一头猪的成本中才能看出这批猪各项费用所占成本的比重,否则不易弄清楚这批猪的成本构成。

但是,这并不是说养猪成本比重过多就没有了发展的空间,而恰恰是了解成本的具体构成才能通过一些方法来改善和节约成本的投入,这难道不是一种效益的回收?

要问养猪人的春天在哪里?可以说在生猪市场里、在养猪政策的环境里、在人们的日常生活里、在养猪成本里,总之,无论养猪人如何看待2014年的生猪养殖,都需要准确地把握整个市场的特点,充分听取和理解各方意见,包括赞成的意见和反对的意见,顺耳的意见和逆耳的意见,特别要注意听取反面意见,使认识更充分更全面更完整,深入学习并尝试科学的分析而不是片面的否定,毕竟对养猪人来说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