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我区畜牧兽医工作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加快构建新型畜牧产业体系为主线,以发展生态畜牧产业、确保畜牧业安全、强化畜禽养殖污染整治为抓手,加大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推进力度,加大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力度,加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加大规模养殖治污力度,加快推进生态牧业科学循环发展。
实现四大发展目标
1、畜禽生产产量工作目标。全区实现生猪存栏1.84万头,年出栏3.8万头;奶牛存栏0.1万头;家禽存栏 23.5万羽,年出栏 30万羽;鲜奶产量3200吨,禽蛋产量3150吨,肉类总产量2350吨;力争畜禽产量与上年基本持平,生产相对稳定。
2、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目标。按照“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的防疫机制,重大动物疫病依法强制免疫密度及免疫率达到100%;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80%以上;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
3、畜产品质量安全目标。畜产品“瘦肉精”、三聚氰胺、兽药抗菌素残留抽样检测合格率均保持100%;动物产地检疫率、屠宰检疫率分别达到90%以上、100%;病死动物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确保不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4、养殖污染物减排目标。畜禽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治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在消化养殖源新增量的同时,确保畜禽规模化养殖源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在上年基础上得到稳定削减。
着力五项工作重点
1、着力推进现代牧业示范区建设。认真实施《关于建设美丽浙南水乡的实施意见》,力争3月底前出台龙湾生态畜牧业发展总体规划,优化畜禽养殖布局,完成规模猪场的生态化改造;争取海滨围垦建设用地200亩,利用招商引资,整合现有资源,实行高标准入场,打造“生态化、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产业示范区;推广畜禽合作组织、家庭式标准化规模养殖模式,突出抓好温州桃花岛畜牧、祥河畜牧、阿农畜牧等3家骨干企业的培育和品牌建设,加快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继续关停搬迁重点河道沿岸畜禽养殖场(户),强化黑臭河、垃圾河畜牧业污染治理。
2、着力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在巩固现有防疫体制、完善考核机制、全面抓好落实的同时,重点推进“四个规范”(即:规范四季防疫、规范建档追溯、规范疫情监测、规范应急处置),扎实组织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
3、着力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按照常态监管、例行监测、重点监控的方针,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强化动物产地、屠宰检疫,积极做好生猪定点屠宰监管的交接工作,加强部门联动,努力构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确保监督覆盖面达到100%,监督执法立案率80%以上、结案率100%,病死畜禽举报、投诉查处率达到100%。
4、着力实施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动物卫生监督分所规范化建设、动物检疫体系完善、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重点,加快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省、市扶持“菜篮子”生产、生态化改造、畜牧精品园建设等项目;积极争取能繁母猪、后备母牛饲养补贴,奶牛“两病”监测与扑杀补贴、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补贴等资金倾斜。
5、着力加强行业自身建设。加强官方兽医、执业兽医、街道兽医队伍建设,创新组织形式和管理服务机制,确保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相对稳定;加强建设系统数据信息平台,逐步完善畜禽规模养殖场远程监控体系和预警预报系统;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模式、新技术,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培训;深入开展“一人带五户、全程搞服务”的联场带户责任制活动,实行“责任到人、目标到项、联系到户、服务到场”,积极为养殖户开展产前、产中与产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