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媒体报道H7N9不能只为眼球经济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1-28  来源:新牧网  作者:[标签:编辑]  浏览次数:195

近日,在某网站上,看到一条标题为“禽流感现身北京 首位病人已死亡”的新闻,初看这条新闻标题,还以为是北京出现首位禽流感死亡病例,极具爆炸性、抢夺眼球。点击浏览内容,发现新闻内容与新闻标题的意思截然不同,内容大概意思是“北京出现今年以来首例流感死亡病例,死亡患者是一个73岁的老人,感染了甲型H1N1流感病毒,本身也有基础病,北京市不排除以后会出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本地病例和外地输入病例的可能。

原来这是一条转载自《法制晚报》的一篇“本市现今年首例流感死亡病例”的新闻报道,只是刻意地对原标题进行了修改就发布到互联网上传播。某网站转载这条新闻是为了民众生命健康宣传报道,还是迎合民众口味提高点击量,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条经修改标题,比原标题更具爆炸性、更抢眼球,同时存在着误导民众。面对这种转载报道,我只想说,新闻报道不是娱乐八卦,网站点击量不能建立在4000多万养禽农户的血泪之上,现代网络不能没有礼义廉耻、道德底线。

要知道,在2013年4月出现人感染H7N9死亡病例之后,短短两个月中国家禽业饲养环节直接损失超600亿元,家禽业损失惨重正是部份媒体对H7N9事件的该意报道、推波助澜,民众的恐慌心理迅速被蔓延、放大,家禽产品消费萎缩,市场销售陷于停顿,产品大量积压,禽肉类价格出现断崖式暴跌,家禽产业频临破产边缘,养禽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养殖个体户赔光数年养殖利润血本无归。

宴请贵宾、家常聚餐,鸡都不可或缺,可在部份媒体的刻意报道下,民众茶余饭后对鸡不再谈美味只谈H7N9,对鸡闻风丧胆。而又有多少报道提及到,目前为止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及全国各级兽医实验室,在全国检测了超过百万份样品,从未家禽养殖场中分离到H7N9病毒,部份媒体的刻意报道让无罪的家禽养殖户成了本次疫情的“替死鬼”。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疫情的发生已经触动着民众敏感的神经,民众脆弱的心理经不起“噱头”的冲击。关注民众生命健康,防止疫情扩散,新闻媒体公正透明的宣传报道应该得到支持,但为了提高迎合民众口味,提高收视率或点击量,对H7N9事件进行刻意报道,让无罪的养殖人员深受其害,必将受到民众的抵制和反对。

现代网络不是无赖社会,不能为点击量刻意编造噱头标题或盲目跟风报道,更不能为眼球经济吸引读者,夸大其词,失去媒体客观公正、抑恶扬善的定位。无论是个人还是机构,对发布信息的真确性和科学性都必需负上责任。映像(以上只是作者个人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