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养猪业行情变化的因素很多。既有市场需求方面的因素,又有市场供给方面的因素;既有养猪成本方面的因素,又有养猪生产周期方面的因素。因素与因素之间相互交叉和相互影响。这就给分析者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由于缺乏各月份的生猪出栏量和存栏量及仔猪与母猪方面的资料。这就给分析者带来了难以逾越的障碍。
尽管如此,为解广大养猪者多年来对生猪价格、仔猪价格的困惑和对养猪风险和效益的关注,我们力求凭现有数据和经验及独特的分析方法,提出一些见解,供养猪者参考。
解读养猪业行情变化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价值规律是我们解读养猪业行情变化的理论依据之一。从全行业看,成本决定整体价位的水平,成本发生大的变化必然带动价格的变化。饲料成本占养猪成本的70% 左右,而玉米又占饲料成本的60%左右,为从宏观上分析方便起见,我们视玉米的变化为养猪成本的变化。
供求规律是我们解读养猪业行情变化的理论依据之二,当供求平衡时,若供给量增大,必然导致价格下跌;若供给量减少,必然导致价格上涨。
当供不应求时,价格处于上涨期,若此时成本提高,会导致价格涨幅加大;反之,若此时成本下降,会抑制价格上涨幅度。当供大于求时,价格处于下跌期,若此时成本提高,会抑制价格下跌幅度;反之,会增大价格下跌幅度。这是价值规律和供求规律共同在起作用。
解读养猪业行情变化的实际依据是什么?
实际依据之一,养猪生产具有周期性。后备母猪从出生至受孕需8个月,母猪妊娠期 4个月,哺乳期1个月,育肥期4个月。若从头培育母猪至生猪出栏需17个月。若从4月龄的商品猪选育母猪,需13个月。经产母猪两批仔猪间隔时间为5个月。若大量淘汰母猪,出栏量在9个月内不见少。其原因是怀孕母猪一般不淘汰,妊娠4个月、哺乳1个月、育肥4个月。这9个月养猪生产并未中断,一直在连续进行。增加生猪出栏量至少在13个月内实现不了。正常需要17个月。其原因是先增加母猪存栏量,而增加了母猪至生猪出栏就需要这么长的时间。
实际依据之二,由于生产具有盲目性,导致众多养猪户在养猪赔钱时淘汰母猪,在生猪价和仔猪价上涨时,开始新增母猪。
实际依据之三,每年1~ 2月份元旦至春节期间猪肉需求量大,每年 8 ~ 9 月产仔的母猪数量大,目的是使产出的仔猪在5个月后赶在 1 ~ 2 月出栏上市,卖个高价,从而导致母猪产仔时间段分布不均匀。 8 ~ 9 月和 1 ~ 2 月是产仔高峰期。
(作者: 沈阳市合众饲料生产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景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