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生猪生产看发展②:上海建立生猪安全生产监管新机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09-11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242
上海市作为“菜篮子”产品主销区,经过多年探索,逐步建立起一个标准配套、监测到位、流通把关、市场规范的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这套严密的监管体系,不仅使上海市民的“菜篮子”成为“放心菜篮子”,更为畜产品的无公害生产开辟了市场通途。在今年上半年生猪价高货紧的情况下,上海不仅没有放低市场准入标准,更强化了监管体系建设和监管服务。仅进沪道口监管一项,今年上半年全市8个指定道口动检站就检查、消毒车辆54341辆,其中检查生猪216万头,共查处禁止入沪生猪46581头,查获、销毁病死猪286头,有效地保证了进入上海的生猪产品处于受控状态。

  面对今年生猪产销形势,上海全面落实国务院各项要求,用强化监管服务促进生产发展。从推进标准化生态养殖基地建设入手,全面落实已颁布的40多条地方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启动了16家标准化生态养殖基地建设改造项目。各项动物防疫工作有新的突破,全市口蹄疫应免率100%,重大动物疫情呈平稳态势。

  有力的监管服务来自监管体系的建设和监管机制的完善。五年来,上海市以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建设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以有效的监管机制促进产业升级。监管体系建设包括监督机构的不断完善,目前,全市已基本形成一支近400人的动物卫生监督专业执法队伍;还包括监管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设施、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动物及动物产品留验场已经或即将投入使用;更包括全面落实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责任制,一是全面规范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行为,出台了动物卫生行政执法文书、《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工作规范》与《兽药饲料监督管理工作规范》,二是健全了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责任制,采取了对案件调查和审理相分离的做法。监管机制的完善主要落实在推行生猪养殖场信息化管理模式,建立了从良种繁育到屠宰加工5个关键控制点入手的安全生产过程控制体系;推行对外埠供沪动物信息化追溯体系,已有5个省的167家万头标准化养猪场成为首批正式实施信息登记卡(IC卡)管理的供沪饲养企业;实行对兽药饲料等投入品全面监管,全市共有60多家企业通过了兽药GMP认证、

  GSP试点验收或企业HACCP认证;实行对畜禽饲养环节的监管,全市已有52家标准化畜禽养殖场通过了技术监督部门的验收;实行对生猪屠宰环节的监管,“生猪准宰通知单”和“生猪屠宰检疫斥品无害化处理通知单”管理制度实施两年,效果良好;实行对畜禽流通环节的监管,市政府发布的《关于在指定道口运入畜禽及其产品的通告》实施5年来,动物卫生监督部门负责的8个公路道口去年共检查运输畜禽产品车辆11.88万辆,无害化处理家畜360头。

  去年,上海兽药产品在全国兽药市场抽检合格率为96.3%,饲料产品抽检合格率为97%,居全国前列;近4年来先后关闭不规范猪场164个;近4年未发生内源性“瘦肉精”为害事件……关于上海的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有数不清的数据。这些数据夯实着生猪产业发展基础,引导着生猪生产沿着现代农业发展要求走上健康发展坦途。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