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大棚猪舍都确权 农民贷款忙赚钱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1-29  来源:新华社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222

已到冬季,临泽县新华镇胜利村农民白天杰在蔬菜大棚里仍忙出一身透汗。他的50多座日光温室大棚已到收获期,每天收入近万元。

“今年遇上了好机会,一下子把大棚建到了57座。”白天杰一边摘辣椒一边对记者说,这个“好机会”就是当地政府推出的“五权”抵押贷款。今年年初,甘肃省临泽县开始探索破解农业发展融资难题,在确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居民房屋产权、林权、日光温室产权和养殖场区产权的基础上,推出以这“五权”作抵押的贷款渠道。这一招让农民一下子提起了精神。进入冬季,临泽县各个乡镇的确权工作正在推进。在新华镇富强村,正在给村民做确权登记的村支书陈自军一边忙活,一边兴奋地对记者说:“三亩地两间房,说起来是农民的财产,可既不能抵押也不能卖钱,这下可好了,产权证一办下来,死财产一下变成了活财产”。白天杰就是其中一个受益者。以前,他种着20亩制种玉米和6个温室大棚,一年到头收入三五万元。尽管在当地也算是富户,可对他这样一个种植能手,总觉得有点“不甘心”

今年年初,白天杰一咬牙借钱扩建大棚。大棚刚完成一半,镇里传来了好消息:政府要给大棚办产权证,还能到银行抵押贷款。白天杰马上从其他农民手中流转了75亩土地,成立了“翠盛元果蔬专业合作社”,然后用大棚抵押贷款160万元,又一口气把大棚数量增加到57座。“贷款期限两年,按照现在大棚蔬菜的长势和销售情况,一个大棚能够净收入2万多元,一年多时间连本带利就还清了。” 白天杰胸有成竹地说。临泽县平川镇黄家堡村的边吉明、边吉银兄弟是当地的养殖能手。2010年,兄弟俩建了3400多平方米的猪舍,养殖搞得有声有色,可养殖业流动资金需求量大,想再上一个规模,资金门槛难住了兄弟俩。今年夏天,县畜牧局明确了边吉明兄弟的养殖场区产权,他们以此作抵押,贷款400万元,养殖规模扩大到了近4000头。

农民财产确权登记抵押贷款,如今已经成了临泽县农民发展农业生产新的驱动。临泽县农业合作银行行长杨斌嘉说,截至目前,临泽县以林权、日光温室和养殖场区产权作为抵押的贷款已经发放34笔,累计接近1亿元。临泽县新华镇党委书记杜春英说,“全县农民财产确权工作才刚刚开始,过去农民能温饱难致富,能致富难发展,这下怕要有另一番天地了。”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