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企业新闻 » 正文

郑州牧专——用现代意识服务农业现代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09-06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305
农业现代化是用现代工业成果装备农业,用现代科技改造农业,用现代科学管理农业,用现代社会化服务体系服务农业,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武装农民,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也是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郑州牧专作为一所“与农
共振”近50年的“农科”高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时期,坚持用现代意识服务农业现代化,取得了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连年的就业率维持在95%以上,需求意向人数与毕业生人数之比连续五年保持在5∶1以上,用人单位满意率达到95%以上。为企业和农民带来的直接经济收入超过30亿元。

  围绕农业现代化建设设置专业,制定专业发展规划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征程中,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建设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三大任务,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需加快优质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重点实施绿色奶业示范带、肉牛肉羊产业带,建设若干个瘦肉型猪、肉鸡、水禽、种草养畜示范区,积极推进水产品无公害养殖和特色养殖;重点扶持畜产品生产和加工骨干企业,走“品牌+规模经营”之路,实现农业经营产业化;需大力推进农业生物、信息等先进技术,实现农业科技现代化等。郑州牧专紧密结合形势需要,积极探索农林高专教育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及时制定了2004-2010年专业建设发展规划,确立了“以畜牧兽医类专业为基础,以食品类专业为重点,积极发展社会急需的近农非农专业”的专业建设指导思想,本着“适应社会需要改造老专业,跟踪科技进步设置新专业”的思路改革和建设专业,紧紧围绕集约化畜禽生产、无公害养殖、农产品质量检测、食品加工、农牧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农村城镇化、农业环保等农业现代化需要设置专业。争取每年新增2~3个新专业,逐步形成长线短线相结合、不同科类相融合、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专业体系,构建人才培养平台,实现服务农业现代化的目标。

  围绕农业现代化培养人才,适时修订培养方案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推进的过程,新技术的引进、科技成果的转化、管理模式的更新十分迅速,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层出不穷,它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的变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迅速。这就要求高等院校必须建立一套能够适应变化、及时调整培养目标和业务规格的机制,及时对专业培养方案进行改造,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郑州牧专瞄准科技发展和技术应用前沿,与高科技发展的脉搏一起跳动,把培养方案改革的重点放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培养模式上,使人才培养工作始终适应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例如,将“动物医学”专业培养方向由传统临床兽医方向改造为现代预防兽医方向,对培养模式进行了调整、对课程体系进行了大幅度重组;依据现代畜牧业的发展要求又把“畜牧”专业的关键技术由传统分散类养殖技术改造为现代集约化工厂养殖技术;依据河南省食品工业结构的快速调整,把“食品加工”专业由以培养畜产食品加工技术为主体改造为培养畜产食品加工和速冻食品加工并重;依据现代畜牧业对中兽医医药的新要求,把“中兽医”专业由以中药治疗为主体改造为中西药结合治疗和中药加工贸易并重。在人才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上,遵循职业技术教育规律,以常规技术为基础,以关键技术为核心,以先进技术为导向,搭建技术教育平台,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使学生的理论知识经过实验、实习、实训、实岗四个环节反复与实践结合,达到既掌握现代农牧业生产、加工、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先进技术,又具有熟练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的目的。通过举办学术报告会和各种讲座、增列选修课课目,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营造环境优美、文化气息浓郁的校园等途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服务农业现代化建设,走产学研结合之路

  在服务农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郑州牧专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优势,走产学研结合之路。

  大力兴办校办产业。校办产业是教学实习基地、成果转化基地,也是展示学校科技实力和水平的重要窗口。基于这种认识,学校把一个简陋的实习牧场建设成了目前拥有6000万资产的河南海润实业总公司,其产品畅销河南、河北、山东、安徽、山西、湖南、湖北等省份,年产值连续几年超2亿元,被命名为河南省校办产业的明星企业和郑州市重点保护企业,社会影响日益扩大。以学校和校办产业为辐射源兴起的郑州桑园畜禽饲料及兽药经营市场迅速发展,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畜禽饲料、兽药专业市场和饲料加工集散地。

  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九五”期间,学校先后承担了国家、省、厅级科研项目200多项。其中,“九五”国家重中之重项目“牛肉加工及保鲜的研究”,获得了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为推动河南省乳品行业的健康发展,提高乳产品质量,学校相继开展了酸奶加工技术、含乳饮料加工技术、双歧杆菌保健酸奶、乳品生化技术、低乳糖乳开发等12项省级科研项目,先后开发了酸奶露、学生奶等10多个产品,并分别转让到17家企业,为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达20多亿元,极大地推动了河南省乳品行业的发展。为从源头上解决了无公害畜禽生产问题,学校承担并完成了河南省重点、重大项目“主要畜禽优质全价饲料系列换代产品生产开发”,“无公害饲料研究开发”、“猪用芽孢菌微生态添加剂”、“中草药对畜禽生产性能的研究”等10多个研究项目。为加快河南省畜牧业集约化发展进程,学校又先后开展了“河南省工厂化养猪研究与示范”、“规模化养猪重大疫病诊断与防治研究”、“窑洞笼养鸡生产与示范”、“肉兔工厂化生产配套技术研究”、“平原农区商品肉牛生产模式研究”等项目的研究。

  高度重视科技服务。学校本着“双方需求、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求发展”的原则,实施校企合作,为企业和地方服务。几年来,通过产品开发、信息服务、技术服务、人员培训、质量检测监督、联合经营等途径,服务于整个畜牧行业的发展。先后与省内外600多家畜牧养殖、饲料生产、食品加工类企业建立了常年技术合作关系,协助地方政府建立养殖场300多家、饲料加工厂60多家、食品加工厂40多家,为300多家企业开发了新产品,培训技术人员3000多人。积极组织广大师生投入农村经济建设主战场,把实用技术、科技成果送到农村。近年来,共为农民举办各种技术培训班1500余期,接受培训的人员约10万余人次,免费为农民发放各种技术资料8万余册(份),这些科普活动的开展,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意识和技术水平,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小康社会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