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发展 » 正文

专业粪污处理设备每月运行费用达4000多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0-30  浏览次数:186
核心提示:湖南,全国生猪外销第一省,年出栏生猪8000万头左右。而湘江流域历来是湖南生猪主产带。  如今,养猪向着规模化发展,湘江流域
湖南,全国生猪外销“第一省”,年出栏生猪8000万头左右。而湘江流域历来是湖南生猪主产带。

  如今,养猪向着规模化发展,湘江流域的大型养猪场年出栏生猪动辄上万头。猪多了,猪粪尿自然也多,可真正下到田里的却很少。粪污便流入河流,大部分最终汇入湘江。

  一头要吃肉,养殖大省必须保生猪供给不滑坡;一头要保护湘江不受猪粪污染。湘江流域各级畜牧部门牵头,正着手部署湘江两岸养殖业粪污防治。

  一个万头猪场,其污染负荷相当于一座10多万人口的城镇。据测算,一个存栏上万头的猪场,其污染负荷相当于一座10多万人口的城镇。

  传统分散养猪,养殖密度低,猪粪尿大部分下田做肥料,而且,土地、水体具有一定的自然消纳能力,养殖几乎不存在污染问题。规模化养猪兴起后,单位面积上的养殖密度骤然提高,土地、水体对猪粪尿的自然消纳能力达到饱和,猪场周边水体及江河水质受到严重影响,老百姓颇有怨言。

  对此,衡阳县西渡镇保安养殖小区养殖大户罗宏其深有感触。

  罗宏其的养殖场现存栏2000头生猪,位于湘江一级支流蒸水河下游附近。起初,养殖规模小,粪污一部分排到池塘,不用喂饲料,鱼儿照样长得肥;一部分免费供种田户挑去下田,相安无事。

  后来,养殖规模越来越大,粪污越来越多,池塘里的水肥得发黑,富营养化导致水体缺氧,鱼儿根本活不下去。加之,种田整体效益低下,农村劳动力日益减少,愿意挑着脏兮兮、臭烘烘的猪粪尿下田的农民越来越少,罗宏其开始为堆积起来的粪污发愁了。周边邻居也不停地埋怨,有些甚至直接到猪场闹事。

  罗宏其想到了建沼气池。沼气池建好后,起初效果似乎很明显:粪污经过发酵处理后,臭味大为减弱,而且猪场的能源消耗也因此省了一大笔钱。

  可沼气池运行一段时间后,周边邻居又不“买账”了。“沼气处理后的沼液还是直接排放,臭味是少了很多,但却更肥了,对水体的污染并没有减少。”

  今年,在县畜牧水产局的奖补政策引导下,罗宏其投资60余万元,“咬牙”引进了福州博农环境技术有限公司的一套专业粪污处理设备,投入运行后,县畜牧水产局奖励30万元作为补贴。

  10月中旬,记者在罗宏其的猪场看到,从沼气池流出来的沼液,先经过沉淀进行固液分离。“固体部分晒干后集中存放,卖给种田大户种植有机蔬菜、水果,运送方便,很受欢迎。”液体部分通过管道进入粪污处理设备,在4个大池子内不分昼夜进行去污工艺处理,最终实现达标排放。

  在排水口,县畜牧水产局局长冯晓华用矿泉水瓶装下半瓶水,看起来比较清亮,鼻子闻没有异味,盖紧盖子使劲摇也未见泡沫,“这样的水才算达标,可以直排蒸水、湘江”。不过,他还是叮嘱罗宏其,要定期把这个水样送到专业机构检测,用数据说明达标排放情况。

  罗宏其告诉记者,有了这个设备,他可以放心养猪了。但是,“设备耗电量大,加上维护人工,每个月运行费用达4000多元,按当前的行情,相当于20头猪的纯利润呢,感觉还是很有压力”。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