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高原藏猪特有基因对我国畜牧业品种改良意义重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0-29  浏览次数:140
核心提示:北京时间28日凌晨,由畜牧育种专家、四川农业大学李明洲、李学伟两位教授分别作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的一篇有关高原藏猪基因
北京时间28日凌晨,由畜牧育种专家、四川农业大学李明洲、李学伟两位教授分别作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的一篇有关高原藏猪基因组研究的学术论文《比较基因组学鉴定藏猪和家猪的自然和人工选择》发表在国际顶尖学术杂志《自然-遗传》上,引起了国内畜牧研究界对高原藏猪研究的广泛关注。

  《自然-遗传》自1992年创刊以来,中国大陆学者独立或合作发表论文共208篇,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的论文仅有98篇,此次四川农业大学发表的论文是四川学者在该刊物上发表的仅有的一篇,同时也是该研究领域全球为数不多的几篇顶级学术论文

  据悉,高原藏猪基因组研究由四川农业大学主导,在“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和“四川农业大学学科建设双支计划”等课题的资助下,联合北京大学、重庆畜牧科学院等国内外科研机构共同完成的。

  藏猪是世界上少有的高原型猪种,有着极强的适应能力和抗逆性,是我国宝贵的地方品种资源。研究通过对6个藏猪群体和4个四川盆地特有家猪品种基因组水平的基因选择性清除分析,鉴定出了大量藏猪高海拔适应性的快速进化基因268个,家猪肌肉生长、脂肪沉积、免疫基因等受到人工强烈选择的基因516个。此结果表明作用时间较短的人工选择反而能够有效地改变和塑造家养动物基因组,充分体现了人类根据自身需要驯养、塑造和改良物种的强大能力。

  与此同时,该研究对促进生猪产业发展意义重大。近年来,受外来品种强烈冲击,我国地方优良畜禽品种数量急剧下降,其中猪的品种资源流失尤为严重。该研究正是以藏猪和四川盆地家猪为例,对我国地方优良猪种的主要优良特性进行分子遗传评估,其结果将极大地加速后续建立和利用这些优良特性的育种技术方案,充分挖掘地方猪种蕴藏的丰富优良基因资源,在肉质改善、抗病性、抗逆性和繁殖性能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促进我国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

  另外,研究对人类健康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研究发现,与家猪相比,藏猪进化出了3000多个特有的基因,这些基因主要涉及心肺血液循环系统的发育、疾病的抵抗、高紫外线下的皮肤保护等,这些基因的鉴定对于研究人类高原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糖尿病、紫外线加速皮肤老化和抗“光衰老”等人类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因此研究成果极具参考价值。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