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西峰城区猪肉市场调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08-21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280
肉价飞涨:几人欢喜几人忧?

  进入5月以来,西峰城区猪肉价格节节攀升,大幅上涨。8月8日到14日,记者走访了猪肉批发、零售市场,接触了部分养殖户和城区居民,发现———不光是消费者,与肉价上涨息息相关的各类人群中,鲜少为这股涨价潮叫好的。

  淡季走高,涨价潮来势汹汹据调查,截至8月14日,各商场、超市五花肉的价格基本在每500克11.5到13元之间,精瘦肉价格最低维持在每500克15元左右,最高价达到每500克16.8元,排骨的价格也在每500克12到15元。

  “按照往年的规律,‘五一’之后西峰城区的猪肉销售进入了淡季,价格非掉不可。大约到8、9月份才能逐渐回升。”8月8日,聚集在鑫源屠宰厂的零售商们向记者介绍了他们的“共识”。

  然而同样是在淡季,今年西峰城区的猪肉价格却是从“五一”之后开始节节攀升的。

  西峰区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7月与上年同期的猪肉价格相比,涨幅超过79%。

  为了相对准确地了解猪肉涨价过程,一番对比之后,记者选择了猪肉零售价格介于各超市和小贩之间的海馨商场(南亚菜市场)。这里的零售商们反映,自五一节之后,猪肉价格开始抬头,且一路走高,中间没有反复。以五花肉为例,4月中旬的五花肉基本保持在每500克6.0元左右,到5月10日涨到了6.8元,6月10日涨到7.5至8.0元,7月10日已涨到9元,到了8月10日,五花肉的价格为11.5元。其中,7月15日到20日,短短5天时间就涨了1元钱。

  负担加重,低收入家庭受到严重影响在市区多个商场、超市走访时记者发现,很少能看到同时有两名顾客光顾猪肉柜台的情形。“肉价太高,只好少吃几次,每次少买一点。主要是给老人、小孩解解馋。”“包饺子可以多搭些萝卜、白菜。”一些消费者这样对记者说。

  显然,猪肉价格走高,羊肉、牛肉、鸡肉等其他肉类连同鸡蛋、粮油、蔬菜的价格纷纷上扬,食品类消费品价格的整体上涨,使得城镇居民的日常生活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西峰区统计局7月下旬组织人员开展的专题调查显示:对高收入家庭而言,由于食品消费在其全部消费中所占比重不大,受价格上涨的影响有限;对低收入家庭来说,食品价格大幅上涨使他们本来仅处于温饱状态的生活更为艰难;最低收入家庭只有采取购买价廉质次商品的办法,来确保量的满足。

  同时,抽样调查分析表明:1至6月,与西峰城区居民基本生活消费平均水平相比,低收入家庭只有粮食的人均消费量略高,肉、禽、蛋的消费量均大大低于全区居民的平均水平。

  一些低保人群反映:肉价涨得太高,吃不起肉了。而且大部分时间,各类蔬菜每500克的平均价格都在1.0元以上,饭桌上的菜无论品种、数量都在减少。

  今年生意不如往年好做按照人们的普遍看法,“养猪的常贴钱,贩肉的、卖肉的都是稳赚。”这反映出,在猪肉的产销链条上,养殖户承担了最大的风险。既然如此,按理说水涨船高,猪肉价格高了,经销者的利润自然也高了。

  可是记者调查下来却发现,情况与推理有一定差距。

  零售商李治琦告诉记者:“经营猪肉20来年,今年是情况最差的一年。”他说,到屠宰厂批发猪肉时,货少价高,过去摊500到700多元可以批发来一头猪,现在怎么也得1400元。本来每1000元的成本可以赚80到100元,现在要赚100元,至少得3000元的成本。成本大了,利润小了;风险增高了,销量降低了。

  得知进入市场的生猪,在屠宰前都必须经过检疫,而屠宰量的大小可以较直观地反映消费量。记者与西峰区畜牧兽医局动物卫生监督所取得了联系,据调查,2006年,西峰城区经过检疫、屠宰上市的猪平均每天为160到170头,而今年“五一”之后,这个数字是40至80头。

  猪的屠宰量成倍下降,主要靠屠宰赚钱的屠宰厂自然不能“满负荷”运行。连去几次屠宰厂,记者看到,工人人数减少,上班时间缩短,“吃不饱”是几家屠宰厂的共同现状。

  对贩运商而言,肉价飞涨是否好事?“和养殖户不一样,他们的投资要经过一定的周期才知道是不是能见效,效益咋样;我们的生意基本是‘现过现’,只要经验丰富,一般不会贴钱。”贩运商杨志军这样说:“不过今年做这个生意比往年费的周折大,比较被动。只有猪源比较充足,价格也比较稳时,做生意才能‘有的放矢’。”

  大起大落,养殖户尚属以丰补歉记者在屠宰厂先后见到几个来卖猪的养殖户,一问起“今年大赚了吧”?得到的大多是下面的回答:“猪肉涨价了,人都看到我们赚钱了。可是肉价掉到一斤两块一、二时,谁能意识到我们‘折了本’了。”

  养猪户们反映:从2005年后季开始,由于全国范围内猪肉的供应量超过了需求,猪肉价格一降再降,到2006年春夏肉价最低时,毛猪每500克只卖2元多钱,甚至不称分量,论个儿卖。而当时,青椒的价格每500克维持在3元以上。

  养猪户田岁明说,猪养大了价低价高都得卖,要是嫌价低不卖,多喂一天至少倒贴一天的饲料钱。

  猪不是可以“待价而沽”的商品,养猪户只能在无奈中体味市场规律的“无情”。在低价潮中,许多养殖户“折了本”,宰了母猪,清了栏,也断了养猪的念头。田岁明说,原来他们村上有12户养猪的,现在只剩4户了。

  在网上查查,全国范围内都是这样。肉价掉,饲料价、疫苗价涨,再加上疫病,养殖户或转业转产,或缩小生产规模,猪源锐减,于是,价格又开始回升了。

  “除去花费的时间、精力,这两天就算把去年亏了的拉回来了。”一位养殖户的妻子对记者说。

  打开西峰农业信息网,可以查到如下表述,“目前的高价位是对前年9月至去年6月持续低价的补偿,属于以丰补歉性质……”

  肉价高涨不利于养猪业的下一步发展无论怎么看,肉价高涨对养猪户来说都是好事吧?

  “这只能算是眼前的好处。”西峰区什社乡任岭村养猪户任世银这样说:“土话说,‘吃一碗床子面,人都看着别人碗里的汤汪’,肉价涨得太快,不知道会有多少人跟风养猪哩,原有的养猪户也会扩大规模,如果供给量再一次超过市场需求,价格又会失去控制地往下掉。”

  事实上,目前仔猪的需求量大增,而且价格反常。去年的低价潮中,30到40公斤的仔猪平均售价达不到80元;今年5月之后,仔猪价格不断上翻,目前,西峰周边乡镇的仔猪市场上,10公斤重的仔猪可以卖到450到500元以上———未经育肥的仔猪达到了过去肥猪的价钱。

  对于迅速升温的猪肉和仔猪价格,养过多年猪的罗维林有自己的观点:价格过高跟过低一样,都会使市场更加混乱,使养猪户无所适从。这种状况不利于养猪户制定具体养殖规划,调整养殖结构,不利于养猪业下一步的健康稳定发展。

  记者采访中曾多次听到这样的说法:肉价还是平稳些好,西峰的猪肉零售价平均每500克6到8元比较合适。说这话的,有经销、贩运猪肉的生意人,有消费者,也有养殖户。

  养猪业不能停留在被动应付市场“挑战”上养殖户怎样才能“不贴钱,也不再围着“本”

  儿打转”?采访发现,近年来,经过时间与市场的“打磨”,一部分养殖户逐渐成熟起来,在实践中摸索出不少规避风险的经验。

  养猪近8年的任世银与同村另外两家养殖户于2005年联合办起了养殖小区,他向记者介绍过自己的一点经验,但随即表示,即使有了这些经验,也只能使养猪小区在肉价的低谷期比一般养殖户少赔一点钱,并不能真正扭转被动局面。

  养猪业应该如何发展才能化被动为主动,步子走得更稳健?当记者向新绿园种猪场场长李鹏举提起这个问题时,他说:“我也说不好,但能够从国家的农业政策上找到一些依据。国家提出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度,提倡发展生态养殖、循环经济,目的是从科学、长远的角度,推动农业发展,引导农民致富。按照国家的方针政策发展养猪业才能从根本上扭转被动局面。”

李鹏举解释说,养猪户为什么被动?产量低了无利可图,产量一高,本地市场消费不了,调运外地往往不够标准和规模。一旦生猪卖不了,又不具备就地贮存或加工的条件,难以二次进入市场,当然被动了。分散经营、单打独斗只能是弱者,也不利于各类资源的有效利用,应该把分散的力量集中起来,建成养殖基地,成立养猪协会,实现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技术、统一生产标准,形成一体化的市场,应对市场风险。还要建立饲料加工、肉食品加工等相关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最大程度地节约资源、利用资源,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