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首批“零利肉”上市,在批发价下降和直销店的带动下,重庆市猪肉价格有所回落。据了解,市场上部分猪肉品种价格每斤下降了1到3元。(8月9日重庆时报)
在时下涨声一片的语境下,横空杀出一个“零利肉”,似乎终于有人为民喊冤叫屈了。
不过,在“涨价联盟”、“利益联盟”的强势夹攻下,这“零利肉”是否就是放心肉恐怕谁也说不清,会不会是朝不保夕的“应景肉”、“短命肉”?那么,对消费者而言,今天吃得,明天吃不得,亦或吃不到,岂不是换汤不换药的痛?
站在百姓的角度,重庆市首批“零利肉”已经上市无疑是“久旱逢甘雨”,可其它地方是否仍当“看客”呢?,再则,难道老百姓仅仅需要“零利肉”,就不需要“零利油米酱醋面”?是不是面对重庆的“零利肉”满足于望梅止渴呢?还是欢呼雀跃呢?
既然,重庆能有“零利肉”上市,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追问和希望:“零利肉”到底能撑多久,关健的关健在那里呢?国民真能一盘棋吃上“零利肉”,还有“零利房”、“零利学”、“零利医”呢?
保障百姓的衣食住行,光靠个把集团、企业单打独斗显然是不够的。全行业要跟进,政府更要链接,毕竟,社会责任,不能成为商家的包袱,也要成为他们获利的社会保证。唯如此,“零利肉”才能吃得长久、安稳。
就商家而言,获利是所有商家合情合理的经营理念,“零利肉”行为,有多少商家愿干这“崇高”买卖?即使愿意,“暴利肉”围攻“零利肉”,原本孤军奋战的“独唱”,保不准会败下阵来。
社会责任不是商家的包袱,也不是他们作秀的“政治应景”任务。如果政府仅仅为了稳定消费者的恐慌或者消费信心,做这些是不够的,取信与民,只要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就够了。谁敢保证,这些”零利肉”背后的真实价格里,政府买没有买单做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