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确保猪肉供应”拿啥确保?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08-12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279
自从5月份猪肉价格狂飙后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都纷纷表态,要“采取各种措施.确保猪肉供应”、“确保群众吃得上肉、吃得起猪肉”。7月25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促进生猪生产发展和稳定市场供应工作。这是他第二次亲自过问猪肉问题。

  我们国家是生猪养殖大国,为什么“一夜之间”生猪就供不应求了?有关部门拿什么确保供应呢?市场能听他们的“旨意”吗?

  “蓝耳病”控制看不到头

  根据农业部的报告,截止到7月22日,全国共有25个省份先后发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疫点是651个,发病数165144头,死亡45546头。其中7月1~22日,共有11个省份发疫情,疫情县次32个,疫点73个,发病22634头,死亡6433头。

  但据有关专家估计,实际疫情可能比这报告里说的严重得多,因为在很多农村,没有报告的病例比报告的多出很多。江西农大教授花象柏说,国家有关部门最近公布说,今年1~5月全国因蓝耳病只死了1.8万多头猪。但去年有的养猪产区一个县的死亡量就不止这个数。

  据广西农村调查队介绍,在调查的32个市县中,有20个市县反映有猪的高热病或蓝耳病发生。生猪生产大县博白县反映,博白有10多家养猪场的猪大批死亡,部分猪场几乎“全军覆没”。据猪贩子说,整个广西都在闹“猪荒”,到处收不到生猪。坐落在农户门前屋后的猪圈已是猪去舍空,许多圈舍杂草丛生,看上去荒废已久。

  目前对于蓝耳病的疫情控制,官方表示乐观,但民间并不乐观。

  农业部有关官员称,“从目前调查情况来看,对控制蓝耳病疫情还是比较乐观的”,预计“8月份会有所缓解”。但就在农民官员表示“乐观”的时候,记者就接到两个求一位姓卜的养殖户打来的,他告诉记者,他家的100多头仔猪,几天之内就死了六七十头了,剩下的不知道还能存活多少;一是广西兴安县一位农妇打来的,她说。她家几头肉猪全都出现了高热病症状,村里不,少养殖户的猪也陆续出现死亡,问有什么办法挽救……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蓝耳病病死率很高传染性很强,目前治疗效果不佳,加上目前全国蓝耳病疫苗供应严重不足。对于疫情的控制,近期内很难让人乐观。养殖户心渺茫尽管现在猪肉卖出超高价,但大部分养殖户却对补栏失去了信心。以广西为例,今年4月份以来,广西散养户补栏积极性明显下降。空栏率继续提高,规模养殖户慎重补栏,导致第二季度全区生猪存栏减少82万头,10年来首次出现同期下降现象。

  据调查,近年来,全国农村中散养生猪减少30%~50%不等,有的地区减少80%;尽管规模养猪有所增加,但总养猪量同比下降30%以上,有的地区减少50%以上。

  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其一,农民养猪无利可图,不如外出打工。据了解,即使在正常行情下(如近5年来平均水平),农民养1头猪,在不计人工的情况下,除去购猪苗钱及饲料、防疫及医疗费等成本支出,1头猪的纯利也只有100元左右;每年养3~5头猪的农户也仅盈利五六百元钱,还不及外出打工1个月的收入。因此,农民算过账来,不上规模的养猪不如外出打工。

  其二、新一代民不愿意养猪,而农村中的“留守族”没有能力养猪。当前,机械化和优质化肥的普及和使用,农民花在农田中的时间每年仅2~3个月,其余时间大多外出打工,而老弱病残及儿童成了农村中的留守族,他们却没有能力从事养猪。

  此外,最重要的是,农民经不起反复折腾(赔不起、亏不起)。多次的周而复始的养猪业的潮起潮落,加上重大疫病反复发生,部分农民害怕养猪。2006年的生猪高热症曾使许多农户的猪“全军覆没”,这使农民至今心有余悸。广西陆川一位猪业协会会长说:“养猪户赔怕了,养不起,连老母猪都不养了。”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猪肉等副食品生产供应保持市场稳定工作的通知》,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努力调控猪肉市场。

  但专家认为,此举效应发挥还需要时间,“每头50元的补贴相对于逾千元甚至几千元一头的母猪,杯水车薪,根本刺激不起养猪户的积极性。”

  “误判”错失良机

  有识之士指出,造成目前“供不应求”的局面,根本原因是蓝耳病疫情造成猪大量死亡致使市场供应不足,但有关部门一直“误判”,不承认,以致错过了最佳控制时机。

  5月份的猪肉价格暴涨,“有关部门”认为,上涨主要是由“生猪价格周期波动影响、养殖成本增加、猪肉消费上升”等原因造成的。6月11日。有关部门还驳斥了外界关于猪蓝耳病引发猪肉涨价的说法,强调“猪蓝耳病疫情与市场猪肉价格上涨没有直接关系”中国兽药114网。

  而养殖户却普遍认为,去年以来一些地方的蓝耳病疫情是此次猪肉价格上涨的“罪魁祸首”。由于蓝耳病造成的恐慌,养殖户没有人敢补栏。

  江西农大教授花象柏说,去年“全国一片蓝”,猪的死亡量为近年来所有动物疫情之最。为此,他曾多次向有关部门建议采取疫苗补贴等措施扶持生猪生产,否则排骨今年要涨到20元/500克,但未引起重视。

  市场听谁的“旨意”

  一位养殖户告诉记者,近几年的市场价格都在他脑子里装着:2003年4月,毛猪出栏价格每市斤4.78元,2004年中秋节前到了4.95元,当时算是历史最高价,但几天就落到了4.50元,算正常。2005年下半年到2006年上半年,毛猪出栏价格一直在2.70元至2.80元.赔的人叫苦不迭。去年下半年开始反弹,从中秋节到阳历年,价格到了5.00元,再到现在的7元多。这就是近几年猪肉价格曲线图。

  这位养殖户说,养了20年猪,现在非常迷惑,弄不懂这是什么样的市场,以后怎么发展,更看不明白了。

  而为了“确保市场供应”,各地都采取取外地调猪的方式,但结果发现,自己把外地猪调回来后,本地的猪也被外地人来调走了,这样调来调去成本更高,价格也更高,甚至不少地方出现了“寅吃卯肉”的现象。

  据商务部市场运行司对部分养殖企业的调查,由于当前生猪价格处于高位,加上生猪疫情较为严重,许多养殖户纷纷将生猪提前出栏,四川等地甚至将不足60公斤的中猪提前出栏。

  内业人士认为,这种各地到处撒网的调运方式和“寅吃卯肉”的现象,极大地扰乱了正常的市场发展规律,可能导致今后市场上的生猪供应出现断档,这样市场风险更大,更无法预测,这不是人为可以“确保”的。从5月份和7月份两次涨价来看,市场并没有按照有关部门的“旨意”走,只按市场本身的规律“办事”。

  治“蓝”无方,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猪猪;栏内无猪,拿什么“确保”你,我的猪市!
 
本文导航:
  • (1) 凭啥确保猪肉供应?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