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大豆行业景气低迷,降低开工率成常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6-19  浏览次数:156

 

“国内大豆行业总体是严重过剩的行业,不算日产能在1000吨以下的大豆压榨厂的话,中国目前实际产能应在1.2亿吨附近,而中国每年的压榨量仅6000万吨,比例仅50%。”王莉介绍当前大豆行业供需状况时颇感无奈。近年来,国内进口大豆压榨行业持续挣扎在亏损边缘,降低开工率已经成为行业常态。据了解,2009年以来,大豆加工行业利润逐年走低,进口大豆压榨行业的开工率不足50%。但同时,部分实力强大的国企却不断上马新工厂,行业产能仍在不断上升。“近几年,整个行业产能年增长率保持在10%以上,其中扩张最快的是国家梯队,如中储粮、中粮等。”王莉表示,上述国营企业之所以在整个行业景气度低迷之时逆向扩张,一方面出于国家粮食安全的因素,另一方面在于扩大市场占有率的考虑。而在国企逆向扩大市场占有率的同时,外资企业的“蛋糕”则不断萎缩。路易达孚(北京)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涛坦言,公司在中国的生产线处于收缩当中,“产能急剧过剩使得饲料行业的贸易环境和加工环境进一步走差,即使是大的国企,其今年的盈利状况也出现了恶化。”调研中,记者经常听到一个词是“涨库”,即购买产品因超过仓库存储量而无法入库。

“这是目前饲料产业供过于求的微观表现。”陈涛说。过剩产能难以出清,利润连续降低,不参与期货就难以盈利,几乎成为整个大豆压榨行业的共识。“路易达孚公司的豆粕销售中至少有一半通过基差交易达成。”陈涛说。基差代表现货与期货的价差。相比传统的一口价交易,基差交易在定价上给买方提供了更大的主动权。例如,路易达孚与下游饲料企业客户签订2013年9月交货的豆粕基差交易合同,并约定一个固定基差,客户便可以在合同签订日之后至9月1日前期货市场任何一个交易日点价。只要期货价格曾击穿该客户点价的价格,该笔基差交易便视为达成。双方最终的现货交易价格为期货点价价格加上双方约定的基差。陈涛说,在这种定价方式下,客户能够按照自身对市场的研究判断,自由选择适合的结算价格。对于卖方而言,尽管目前豆粕期现货价格倒挂,但一年中总有几天相对大豆原料价格出现盈利空间,一旦出现这样的机会,公司就会争取全部套保。此后,每达成一笔基差交易,路易达孚便在点价的价位,实施相同数量的买入平仓。“做基差交易以后,现货销售价格与期货价格的变动更加统一,比如期货盘面涨了50元/吨,现货销售价格即时上涨50元/吨,反之亦然,这样更有利于市场风险的控制。”陈涛说。“当买入和卖出都在期货市场上进行对冲以后,我们对市场价格的绝对涨跌便不再敏感,而只关注基差的变化。”除了规避市场价格风险外,基差交易还有利于降低供需双方的价格谈判成本、保障商品销售及采购的连续性。基差交易在发达国家较为常见,但国内运用较少,目前主导国内豆粕基差交易的,主要是路易达孚和嘉吉等国际粮商。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