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从养猪户调查看如何加快养猪业健康发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08-06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333
今年4月以来,受粮食、蔬菜等食品价格上扬影响,我省猪价自去年7月以来连续12个月保持上涨势头。截至目前,全省仔猪、活猪及猪肉平均价格分别为每公斤16.92元、11.8元和17.26元,同比分别增长197.9%、83.2%、55.2%,均创我省历史新高。
    我省肉类总量中83%来自于猪肉,养猪业在畜牧业结构中占主导地位,是农民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7月下旬,省畜牧局派三个调研组到开阳等18个年出栏40万头以上的生猪主产县调查显示,在生猪生产、流通、消费的产业链中,猪肉零售商的收益是养猪农民的68倍,贩运商和屠宰商分别为养猪农民的32倍和14倍。对1017户养猪农户调查,生猪、能繁母猪存栏分别增长27.33%、29.17%,而生猪出栏同比下降16.04%。通过对4533养殖户统计,养猪户同比下降12.53%,这说明此轮价格波动,导致生猪生产逐步由一家一户的分散养殖向集约规模化养殖发展。省畜牧局有关人士说,本轮猪价上涨是市场对养猪农户的一种补偿,农民在默默承受了20个月的猪价低潮期后,尝到了价格复苏的喜悦,因此,应该理性对待这次猪价上涨。

    从2003年起,我省养猪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发生了质的变化,首先是发展战略的改变。从“‘稳定’生猪生产”到“‘大力’发展生猪生产”,仅仅改变了两个字,却从战略上发生了变化;投入上加大力度,从2004年到今年,我省投建优质猪生产基地县52个,省、地、县三级投资总额达1.2亿元。根据近几年来生猪市场波动,我省从2005年起在全国率先对饲养母猪的农户和养殖场进行补贴,当年铜仁地区补贴达900万元;2006年省级补贴从上年的100万元增至300万元;今年达到1500万元,增加了5倍。畜牧部门每年召开两次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业生产形势分析会,把握畜牧业发展脉搏,根据发展需要及时调整对策措施,促进了我省畜牧业快速发展。从2004年起,我省每年向省外提供600至800万头生猪。今年6月,仅独山县麻尾动物疫病监督检查站检疫出省的生猪达12.3万头,7月中旬以来,几乎每天出省1万头。我省生猪生产不仅满足省内消费需求,还为邻省的两广、湖南市场供应作出了贡献。

    据分析,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和价格调节规律,预计今后两个月我省生猪市场价格将呈稳中略升态势,3季度末至4季度,生猪及猪肉价格将出现稳中有降趋势。为促进生猪生产,满足市场需要,我省已采取积极措施,加大对生猪生产的扶持力度,加快完善省、地、县三级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完善生猪人工授精改良网点,充分利用好今年1500万元良种猪推广补贴资金,加大良种猪推广普及力度;保护能繁母猪生产能力,国家建立能繁母猪补贴与保险制度,按每头50元的补贴标准和60元的投保费对饲养能繁母猪的养殖户(场)给予补贴和投保。保费由政府负担80%,养殖户(场)负担20%,我省有关部门正抓紧制定具体方案,在8月15日前尽快将中央财政下拨资金和地方配套补贴资金发放到能繁母猪饲养户(场)手中。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