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科学运用测定数据 提高奶牛生产水平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5-27  浏览次数:229

2013年5月27日,全国畜牧总站举办的2013年全国奶牛后裔测定场生产与管理技术培训班在山东济南举行,标志着我国奶牛生产技术应用开始迈向新高,来自全国奶牛后测场的80多名生产技术人员参加了培训。


全国畜牧总站副站长郑友民,山东省畜牧兽医局畜牧科技处处长张绍存,全国畜牧总站奶业与畜产品加工处处长刘海良、副处长孙飞舟,山东省农科院奶牛研究中心主任仲跻峰等出席了开班式。开班式由刘海良处长主持,张绍存处长致辞,郑友民副站长做重要讲话。

郑友民副站长在讲话中指出,经过几年整顿振兴,我国奶业已逐步走上健康稳定发展道路,现代奶业基础格局已初步形成。同时提出今后要继续提高认识,严格要求,尽职尽责,加强沟通,相互配合,求真务实,持之以恒,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使奶牛生产性能测定规模不断扩大,全国生鲜乳生产水平稳步提高,优秀荷斯坦种公牛数量持续增长,提高奶牛生产水平。

据悉,全国畜牧总站为加快实施全国奶牛群体遗传改良计划,切实落实《关于明确奶牛遗传改良计划任务分工的意见》(农奶办便函[2012]第140号)要求,持续推出配套举措,注重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在生产中的应用,坚持以DHI数据指导生产,自2013年起将有计划地组织参加后裔测定的奶牛场开展DHI数据应用,真抓实干,开拓进取,积极稳步推进全国奶牛遗传改良工作。

全国畜牧总站积极推动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数据实际应用,标志着我国奶牛养殖向“能度量,才能管理,能管理,才能提高”的管理目标迈出了坚实一步。奶牛场如何运用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数据,是推进全国奶牛遗传改良进程的重要步骤,是加快自主培育优秀种公牛的动力源泉,更是开展DHI工作的根本宗旨和目的。

本次培训重点之一就是DHI报告解读与实际应用,使牛场技术人员做到能用、会用DHI报告,通过测定分析及时发现问题,调整营养与生产管理,有效解决实际问题,最大限度提高奶牛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真正发挥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作用。培训还包括奶牛群体遗传改良计划(2008—2020年)、选中选配、饲养管理、疫病防控等相关内容,特邀业内具有丰富生产经验专家言传身教,提高学员知识技能,实现预期培训效果。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