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猪肉价格上涨预示着通货膨胀的来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08-01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520
评论员:

  李光一 资深媒体人

  刘芳 《解放日报》观点版主任

  支玲琳 《解放日报》观点版记者

  猪肉价格上涨预示着通货膨胀的来临?

  李光一:(以下简称李)解放内容工场又一次开张了,今天我们想要讨论的是大家都非常关心的问题::最近大家看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猪肉、方便面、牛奶和豆浆价格都在涨。我们解放日报的三位同仁今天将就价格的问题来谈一下看法。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偶尔上涨还能理解,但长此以往大家必然觉得“吃不消”。究竟现在我们民生类商品的上涨是短期还是持续的上涨?先请刘小姐来谈一谈看法。

  刘芳:(以下简称刘)虽然表面现象看来,并非所有商品都在涨价,统计局及有关专家门因此认为这不属于物价全面上涨的通货膨胀现象。但我认为这一轮物价上涨将是一个长期现象。首先,我们要分析是什么造成了肉价的上涨?是猪饲料的主要成份玉米价格的上涨;玉米价格的上涨是因为它们都用来做了工业原料乙醇,而乙醇的短缺是源于目前不断上涨的石油价格。所以这是连锁反应,根源在于上游产业资源价格的上涨,所以这应该是一个铁定的通货膨胀现象。

  支玲琳:(以下简称支)我们现在探讨的问题集中于,此次的物价上涨究竟是结构性的还是周期性的?现在国内的一些学者倾向于认为这是一种周期性的上涨,因为一方面国际上普遍出现粮食涨价的趋势,中国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影响,再者另外今年猪病问题也比较严重,因此这种上涨是短期性的,应该在三个月到半年内猪肉价格就可以调控到位。不过《金融时报》等外电多认为中国农产品价格上涨已经成为结构性问题,因为耕地资源和水资源减少了,所以这次的物价上涨是不是也是给出了一个讯号:中国的资源已到了一个临界点?

  李:我来补充一个资料,法国有家媒体报道称,中国这轮猪、奶和豆制品的涨价,是全世界都有的问题。比如小麦价格,1年中已经涨了50%,从每吨121欧元涨到180欧元。在全球范围来看,农产品价格已经涨到了11年来的高价。投资大师罗杰斯有个名言,商品(指农产品)的牛市有10年的荣景。他建议要做投资的人可以把钱放到这上面。今天我们中国遇到的民生产品物价的上涨不是一个单一、孤立的现象,而是全球经济的反映。所以当中国经济融入到更多的全球范围中去,就或多或少会受到它的影响。从长远角度来讲,我们上海的工资从以前的36块到现在的几千块,猪肉价格也一直在往上走,从未出现过因为经济发展猪肉价格往下走的情形,只是它的价格在你工资中的比例会下降。所以猪肉的涨价,对农民也好,对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圈也好,实际上都是有好处的。关键就是要给那些温总理讲的那些低收入人群,也就是收入跟不上物价的人提供保障。

  支:对于猪肉价格上涨,我们还应该做一些更具体的分析。比如猪肉价格的上涨影响的居民家庭比重究竟有多少?目前的分析是5%-10%的样子,影响面还不是很大。再有,肉价上涨固然影响了部分城市居民的生活,但是对于城乡统筹,解决“剪刀差”是不是也是有利的呢?我们不妨做个反向的分析。我手头有一份材料:今年一季度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现金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2.1%,是2005年三季度以来增幅最高的。所以对猪肉价格上涨我们也不能只是抱怨,其中也有积极因素。

  刘:应该说,农民兄弟对于猪肉价格的上涨很高兴的。因为农产品价格本来就是低估的。一些农民说,你们城里人享受着比我们多得多的东西,才一点猪肉涨价,你们就跳起来了?另外,我补充一个历史资料:自从1980年以后,猪肉市场的价格一直有一个周期性的波动现象,每三四年就是一个周期,应该说这是农产品生产中必定要经历的一个波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我们都知道,养猪者都是根据市场的价格来调节自己的养猪行为,当市场上价格非常低的时候,他们就减少饲养量。但这样的行为就有一个盲目性,因为不知道市场什么时候会出现好转,而从增加饲养到猪肉上市之间,必然会有一个时滞现象。所以农产品的生产周期性很难避免。

  李:猪肉和方便面涨价的问题,也给了我们一个很大的启示。全世界的WTO, 是一个贸易平衡的概念。假如中国的价格已经和世界接轨,中国农民生产的农产品少,我们就去进口别国的猪肉、小麦,中国的价格还处在一个低价格水平。所以我们没办法在民生问题上和全世界接轨。当我国的经济像成为世界大国时,民生商品的价格也有一个国际接轨的问题。所以当这些商品进入我们的日商生活,政府一方面要保障收入最低的人群生活水平不下降,一方面也要匹配像白领这样人群的工资收入。这又给我们的统计部门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为什么这些我们人民群众感受比较深的物价变动,在我们的物价指数上反映不出来,反而是离我们生活比较远的东西,反映得倒很强烈?物价指数公布后,老百姓有这种想法,是不是物价指数不准确?为什么我感受到的物价上涨要比所描述的多得多?所以我们还应更多的关心除了民生商品的其他方面的上涨,比如楼市。政府最近就此频频打出组合拳,从7月20日开始的加息、减利息税,包括昨天央行公布的8月15日以后又要增加0.5%的准备金,又如今日人民币和美元的汇率出现的新现象。这么多“靴子”不断的下地,要如何来看待?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