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浙江德清再投一千五百万稻田养黄鳝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4-16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206

浙江德清县武康双燕村粮食生产功能区是我县首个开发稻鳝共生种养模式的生产功能区。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双燕村长永畈的基地看到,在去年一年探索的基础上,负责功能区开发的泰丰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今年将再投1500万元扩大规模,提升亩产效益。

走在粮食生产功能区,随处就能看到几台挖掘机正在稻田里挖沟作业。泰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土根告诉记者,这里正在施工的是稻鳝共生隔离板沟渠改造工程。

“工人们挖的沟都要通过网箱养黄鳝,中间种上水稻,再养上一些黄鳝。”谢土根说,那水稻田里养的黄鳝和网箱里的黄鳝是有所区别的。网箱里的黄鳝当年养当年卖,而水稻田里的黄鳝要养上几个年头才能卖。

据谢土根介绍,在黄鳝池里种上水稻,养鳝肥田,种稻吸肥,通过这种混养模式,不仅病虫害减少,而且种植水稻不需机耕、不施肥,仅需用少量农药治虫。如此一来,节工降本,稻米的品质也会大大提高,成为名副其实的无公害产品。

经过去年的实践,泰丰生态农业开发公司已经摸到了稻鳝混养的一些“门道”。但在实际操作中,种养人员也发现原来的稻鳝共生种养模式由于沟浅网箱小,产量并不是很理想。为此,今年公司决定再投1500万元,对500亩稻鳝共生田块进行设施改造。

“包括去年改造的,整个基地大概有15000个网箱,平均估算,2000块一个网箱,那目前整个功能区的投入已经达到了3000万元。加上水稻等投入,数目更大。”谢土根坦言,投入那么大的改造,最终目的不外乎提高效益。经过前期的摸索,大家都知道如果不改造效益很难提升。按目前估算的话,每亩稻鳝共生田的投入至少要达到3万元。

据了解,武康镇双燕村粮食生产功能区,占地面积1060亩,项目计划总投资约6000万元。用于实施稻鳝共生和稻蔬(果)连作等创新模式,力争通过5年时间,建成30亩稻蔬连作大棚和900亩仿生态稻鳝共生的现代高科技农业园区,真正实现亩产“千斤粮、万元钱”。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