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基础设施建设助力避灾型畜牧业发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3-29  来源:[标签:来源]  作者:[标签:编辑]  浏览次数:319

去年冬季提前到来的大雪天气让牧户提早结束了自然放牧的时间,开始了舍饲圈养。东乌旗达布希拉图嘎查牧民萨如拉家养了800多只羊、20多头牛,由于雪大,畜群不能去较远的牧场吃草,每天要喂60捆草。萨如拉告诉记者,虽然每天牛羊吃的草料越来越多,但他储备了7000捆草料,足够牲畜过冬所需。

即使出现饲草短缺,也可以到附近的储草基地拉草,非常方便。萨如拉所说的储草基地就是达布希拉图嘎查于2010年通过财政奖补资金和牧民筹资筹劳的方式,筹集100万元建起的储草基地。近年来,我盟从帮助基层干部和牧民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入手,通过修建暖棚、打机井、建青贮窖,牧区基础设施条件的明显改善,牧民抗灾意识普遍增强,基础设施支撑着锡盟避灾型畜牧业健康发展。去年冬季,达布希拉图嘎查储草基地的储草量达4000吨,像这样的储草基地,东乌旗有20个。目前,该旗已建成储草基地200处、储草棚352处,培育打草场850万亩,年均打储草突破3亿公斤。面对突如其来的大雪天气,储草基地内的储草,为缺少储草设施的牧户提供应急草料,不仅平抑了市场草价,而且帮助许多牧户渡过了难关。

眼下正值牧区接羔保育的繁忙时节,正蓝旗上都镇阿敦胡都嘎嘎查牧民斯琴图夫妇正在家里的旧棚圈里忙碌着。斯琴图告诉记者,过去他家的羊群就挤在这间低矮简陋的棚圈里过冬,这样的棚圈根本无法抵御去年冬天的大雪,现在这间旧棚圈只在每年春季接羔时使用。给羊群喂完草,斯琴图带着记者来到他家的新棚圈,他说,这里才是牛羊温暖的家。由于有宽敞结实的暖棚,有储备充足的饲草料,去年冬季的大雪并没有给斯琴图家带来大的损失。今年春季,他家的接羔保育工作也在顺利进行。2012年7月,斯琴图和周边的四户牧民共同出资30万元建设了660平米的标准化棚圈,并在入冬前大量减少了过冬畜,储备了充足的饲草料。在去年冬天里他们的牲畜不仅没有挨饿受冻,而且由于圈养时间长,牲畜膘情好于往年。

斯琴图说:“尽管储备饲草料等生产支出增多,但是有了这间标准化棚圈,今年我打算进行育肥牛养殖,增加家庭收入。”近年来,我盟各地按照发展避灾型畜牧业的思路,逐年加大畜牧业基础建设力度,狠抓牲畜棚圈、储草棚、天然打草场和高产饲草料基地建设。截至2012年末,全盟牲畜暖棚建设达48.27万间,1309.13万平米,过冬畜均面积达到2平方米;全盟人工种草完成74.83万亩,青贮玉米种植完成78.06万亩,完成草地围栏164万亩,完成草地改良25万亩;全盟打储草26亿公斤,同比增加5亿公斤,集中储备饲草能力达到3亿公斤,饲草调运基本从盟内得到解决,牲畜过冬饲草料实现自给自足。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畜牧业防灾抗灾能力明显增强,为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