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联兴乡始终把发展生猪养殖业作为实现“强乡富民”的有效措施,依托雨润集团龙头企业发展,本着建设“牧业大乡、生猪强乡”的发展定位,科学谋划,精心实施,扎实有效推进全乡生猪养殖业发展,生猪养殖业已成为促进全乡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之一。截止2012年末全乡生猪存栏43377头,能繁母猪2104头,种公猪47头,生猪出栏43,146头,现已发展生猪年出栏50头以上的专业户16户,年出栏200头以上的大户22户,年出栏500头以上大户5户,年出栏5000头以上大户1户,全乡生猪养殖户数532户。生猪养殖产值达1875万元,占全乡畜牧业总产值的 26.6%。联兴乡的主要做法是:
一、突出牵动环节,加强基础体系建设
饲料、人才、节能舍是生猪养殖业发展的基础。一是调整种植业结构为生猪产业发展奠定基础。生猪产业化可拉动种植业结构调整,实现粮食过腹增值。为适应生猪养殖业对饲料的需求,我乡进一步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扩大玉米特别是青贮饲料玉米种植面积,全乡玉米种植达到24,480亩,仅双兴村付茂军连片种植玉米达705亩,为生猪养殖提供了充足饲料来源,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二是培养适用人才队伍确保人才支撑和技术保障。为提高畜牧养殖水平,积极创造条件,拓宽培训渠道,积极争取畜牧局、农广校等单位工作支持,技术支持,智力支持,举办养猪实用技术培训班,多形式多途径地安排更多的畜牧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学习,先后培训养猪技术人员410人次,达到每十户拥有一位生猪养殖“明白人”。三是加强标准化猪舍建设发展标准化生产。按照县政府要求,积极聘请专家学者进行规划、设计,仅2012 年就新建猪舍24栋、10463.39平方米,其中新建面积超过200平方米的标准化猪舍11栋、7475.39平方米,为发展生猪养殖奠定坚实基础。
二、突出民生环节,加强基地体系建设
基地建设是生猪养殖业发展的关键,在基地建设上,依托联旺养殖合作社示范带动,探索养殖新模式,加快养殖基地建设。一是建设绿色生猪基地。绿色猪虽然成长慢、周期长,但肉质优、口感好、营养高、市场销路旺,一直是卖方市场,而且每头猪至少为养殖户多创收200元。联兴乡通过因势利导,于2012年建立了“海河养殖专业合作社”,按照生产绿色食品要求,引进了发酵床、发酵饲料等技术,着力打造绿色猪生产基地,今年年底可出栏绿色猪2,340头,为养殖户多增加收益46.8万元。二是建设育肥生猪基地。采取“专业村+大户、合作社+大户、党支部+部队”三种方式,努力建设育肥猪生产基地。首先,乡村两级齐努力,打造了在养殖基础较好的联兴、合兴、双兴、东宁生猪养殖专业村,其次,协助兴旺猪场场长李照国同志牵头于2010年成立“嫩江县联兴乡联旺养殖合作社”,注册资金达1100万元,入社会员27户,合作社内采取统一购种、统一饲料、统一防疫、统一销售的四统一模式,用集体的力量争取市场话语权,合作社成立至今出栏的生猪每斤至少比市场高出0.2元,养殖户每头猪至少多获利40元。如今联旺养殖合作社入社会员达43户,生猪存栏7345头,可繁母猪639头,后备母猪110头,种公猪25头,全年出栏7983头。合作社猪舍原有面积11182平方米,去年新建成猪舍17户,面积为3071平方米,其中面积超过200平方米的有12户,面积为2590平方米。新发展养殖大户17户,存栏 5,160头,出栏4,230头。再就是搞好军地合作共发展。双兴村党支部还与成空部队和北空部队农场合作,利用部队农场闲置场房发展生猪养殖,实现双拥共建互利,目前年生猪存栏已发展到410头,出栏260头。三是建设“两纵一横”生猪示范带。纵向规划建设了新革村—金山村—银河村年出栏千头绿色猪示范带,建设了振兴—联兴—哈什太千头基础母猪示范带,横向规划建设了联兴—合兴—双兴—东宁万头生猪示范带。
三、突出服务环节,加强防检监体系建设
防检监是生猪养殖的关键环节之一。一是抓好防疫体系建设。全面建立了乡村两级防疫网络体系,认真抓好“三防、三查”,达到“五不漏”。即春防、夏防、秋防到位,查防疫员工作、查疫苗效果、查防疫密度到位,达到乡不漏村、村不漏屯、屯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严格防疫员及防疫工作考核制度,防疫员队伍实现“能者上、中者让、庸者下”的竞争机制。二是抓好检疫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动物产地检疫工作目标责任制,重点做好产地检疫和市场检疫,切实切断传染源,保证畜牧生产安全和食品安全。三是抓好监督体系建设。抓好生猪生产环节的饲料、兽医、兽药的监督和管理,对全乡生猪养殖户每月进行瘦肉精随机抽检,对全乡8个饲料、兽医诊疗经营场所的资质、商品质量严格把关,保证生猪生产健康发展。
四、突出销售环节,加强市场体系建设
产靠农,销靠市,利靠益。市场好坏直接决定生猪产业发展快慢。着眼乡内、县内、域外“三大市场”,重点做好市场订单,抓好销售网络建设,建立起风险共担、利益共沾的销售体系,努力化解养殖大户生产风险,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出效益,解决生产后顾之忧,最大限度的调动农民养猪积极性。一是培育乡内市场。建立和完善生猪屠宰交易市场,加强管理和服务,做好生猪自销工作。联兴乡共有3,921户居民、15,309口人,年自销猪肉60万斤,乡内自产自销生猪 2,500头,占出栏的14.6%。二是培育县内市场。县城、嫩北农场、中储粮北方公司三场和四场、北空、南空、成空是生猪需求很大的消费市场,对此,联兴乡积极抢占县内销售市场,每年销售生猪6,808头,占出栏的58.0%,,保证了群众菜篮子需求。三是培育域外市场。通过几年的努力,积极开拓外阜市场,扩大生猪销量,年销往内蒙古大杨树镇、哈达阳镇、红彦镇、甘河农场生猪3,500头,占出栏的29.1%。
五、突出保障环节,加强扶持体系建设
各项扶持措施是保障生猪养殖业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一是抓领导体系建设。乡村两级分别成立生猪产业化推进领导小组,书记、乡长为组长,主管乡长为副组长,以畜牧站、财政所、信用社、农经站、土地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领导组织。根据县委、县政府的总体安排,乡党委书记随团到南京雨润集团进行考察学习,回来后先后多次召开党委专题会议,研究发展生猪养殖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明确了发展目标和任务。二是抓政策体系建设。先后研究出台了《联兴乡生猪养殖工作推进方案》,制定《联兴乡生猪养殖扶持政策》,对养殖大户在用水、用电、占地、养殖贷款、良种繁育及防疫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和重点扶持,减免生猪养殖建设用地审批、规划、设计相关费用。三是抓考核体系建设。乡政府与各村签定《生猪养殖发展责任状》,明确生猪养殖发展职责。制定《联兴乡考核包村干部生猪养殖奖惩办法》、《联兴乡考核村干部生猪养殖奖惩办法》、《联兴乡考核防疫员实施办法》。严格奖惩,认真兑现,把生猪发展情况作为公务员评优晋级、村干部和防疫员工资兑现的重要依据。
我乡在发展生猪养殖业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特别是与兄弟乡镇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在今后工作中,联兴乡将按照规模化养殖、规范化管理、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思路,加快建设生猪产业化基地,为促进全县生猪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