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山东肥城:立足优势培植特色 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1-31  来源:[标签:来源]  作者:[标签:编辑]  浏览次数:511

近年来,肥城市各级把大力发展畜牧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促进我市畜牧业在发展速度、规模、效益等方面都实现了新的跨跃。到2012年底,全市生猪存栏49.9万头,出栏115.4万头;奶牛存栏4.98万头;羊存栏38.2万只;家禽存栏1114万只,出栏4719万只;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14.7万吨、6.2万吨、11.8万吨。单从养殖环节看,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达到2000多元。畜牧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0%。发展规模以上畜牧业龙头企业33个,畜牧合作经济组织136个,标准化规模饲养场区420个,各类规模饲养场户2350个,建成国家级标准化规模饲养示范场3个,省级7个,畜禽规模饲养比重达到78%以上,初步建起了现代畜牧业发展框架。被列为全国生猪、奶牛优势主产区和全省生猪、奶牛、肉羊、肉牛、肉禽优势主产区。我市畜牧业亮点纷呈,彰显优势。

规模饲养场个头大、标准高。通过项目拉动,龙头带动,招商引资,建成了一大批规模大标准化程度高的饲养企业。目前,全市有万头猪场10处,年出栏千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场22个,500头以上的150多个。美国谷光牧场在肥城已完成选址,年出栏60万头生猪的高科技产业园即将破土动工。

存栏3000头以上的奶牛规模饲养场4个,500头以上的13个。泰安澳亚现代牧场落户肥城,建成17栋牛舍,1500个犊牛岛,2个挤奶大厅。建成了全省第一个万头奶牛场,奶牛存栏达到11000头。泰安澳亚第二奶牛场也已在肥城选址。

肉种禽繁育领军全省。肉种禽繁育饲养是我市近年来重点培植的一大新兴产业,引进了六和经纬、和康源、美国枫叶鸭、立华雪山草鸡。全市共建成肉种禽场14处,存栏种禽100多万只。其中父母代肉种鸭70万只,父母代雪山草鸡60万只;建成美国枫叶祖代种鸭场5处,存栏祖代枫叶鸭5万只。

畜牧龙头企业异军突起。规模以上龙头企业总数达到32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3家、市级27家。刚刚公布的第八批泰安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资格评选,我市畜牧龙头企业数量又居榜首,山东满地香食品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榜上有名,再添生力军。

发展过程中,采取了四抓措施:

一、 抓支柱产业,放大特色优势

立足于生猪,奶牛、肉禽三大支柱产业和特色优势,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调整畜牧业内部结构,加速向现代化、集约化、高端化的转变,提升畜牧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实力。在发展好生猪和奶牛的同时,把肉禽作为重点来培植。我市已形成了以王瓜店、王庄、安站为主的肉鸭繁育生产基地,涌现出了邓李付、新镇、冉庄、十里铺、孤山等9处年饲养规模50万只以上的规模饲养场区。全市5万只以上肉鸭饲养场区达到30处,年饲养肉鸭700万只以上。立华公司在雪山草鸡膨胀饲养中,与农户实行“八统一”合作管理,组织商品鸡生产,为农户解除后顾之忧。目前,公司发展合作农户900多户,建设养鸡大棚960多个,存栏立华优质黄羽肉鸡900多万只。

二、抓关键环节,完善产业链条。

一是壮大产业龙头。把展畜牧龙头企业作为推进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措施来抓,坚持“抓龙头、带基地、兴产业、促增收”,通过招商“引”龙头、基地“壮”龙头、服务“兴”龙头、政策“扶”龙头,全市发展生猪、肉鸡、肉鸭屠宰加工、饲料生产、畜禽饲养等规模以上畜牧龙头企业33家,其中年产值过亿元的15家。为解决龙头企业融资难题,邀请泰安、肥城农发行及我市部分畜牧龙头企业代表召开了银企座谈会,加强了企业与农业发展银行间的沟通和了解。同时积极与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探讨信贷支持畜牧业发展的新模式,联合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信贷支持畜牧业发展的意见》,进一步简化贷款程序,增加放贷数额,加大了信贷扶持力度。

二是建设特色基地。结合生猪生产大县建设项目,积极引导银宝、八戒两大生猪龙头企业在我市建设优质商品猪饲养基地;加快发展生猪标准化规模饲养,进一步完善生猪产业链条,培强生猪优势产业。引导泰安澳亚进一步加快进度完善功能,建设成为我市奶牛标准化规模饲养旗舰示范场,成为山东境内规模最大、建设标准最高的现代化奶牛场。帮助完成第二牧场选址。加快永惠枫叶种鸭场建设进度。以肥城为中心,在周边省市大力发展饲养基地,把美国枫叶鸭推向全国,打造全国最大的枫叶种鸭繁育基地。大力发展专业镇街、专业村,通过一村带多村、多村成基地,不断扩大商品鸭基地规模.加快立华公司湖屯第三种鸡场建设进度,完善配套设施,种鸡存栏达到60万只,年提供商品鸡苗15000万只。加强宣传发动,加快农户加盟,全市发展加盟农户960个,年饲养立华肉鸡4000万只,打造全省优质黄羽肉鸡第一大基地。

三是培强合作组织。着眼解决养殖技术、销售难的问题,采取股份合作、“支部+协会”、家庭牧场等模式,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推进养殖适度规模经营,组织农民“抱团”发展,增强市场“话语权”和“定价权”, 畜牧专业合作组织总数达到136个。在加快发展的同时,注重加强了对合作社的指导和管理,引导合作市按章办事、规范运作,不断提高服务效率,增强发展能力。

三、抓品牌创建,增强竞争能力。按照“生产有标准、产品有标志、质量有检测、认证有程序、市场有监管”的要求,做大做强特色品牌。一是生产标准化。加大有机认证和绿色无公害认证力度、制定了无公害生产标准和创建规程。以开展的生猪标准化场改扩建和标准化示范场创建活动为契机,大力推行标准化饲养,通过项目拉动,提升了标准化进程。二是质检全程化。市里建立了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各街镇建立了监测点、成立了执法大队,各加工企业都设立了质检室,形成了市镇联动配套的质检体系。三是营销品牌化。市里成功举办了以“生态家园、品味天然”为主题的第五届中国(肥城)国际有机农产品博览会;出台奖励政策,整合部门、企业、协会、基地的力量,共创区域性、代表性品牌。全市共注册各级畜牧产品商标32个,银宝、八戒、永惠等商标被评为国家和省级著名商标。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银宝”牌商标,市政府奖励银宝食品有限公司100万元。通过营销品牌化,提高了产品档次。

四、抓机制创新,凝聚工作合力。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不断强化各级抓好畜牧产业化经营工作的措施和推进力度。一是工作推进机制。调整完善现代畜牧业发展领导小组,明确各自职责范围,完善重点项目包保责任制,集中用力,重点突破。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市畜牧兽医局为牵头部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调度工作进展情况。二是政策激励机制。认真落实税收减免、信贷支持和用地、用电、用水、交通四优先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加大对饲养、加工、饲料企业在资金、税收、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发挥好泰安市级产业化专项扶持资金的“酵母”作用,牵动更多资金投入;特别是在肉禽发展上,先期在建棚、三通(水、电、路)、引种、购置安装设施设备等方面投资较大。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意见》,每年列支200万元作为畜牧业发展基金,各镇街也积极制定加快畜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市邮政储蓄银行相继和市畜牧兽医局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信贷支持畜牧业发展的意见”。突出解决好用地问题,进一步明确养殖大棚按农业用地对待;对畜产品加工项目用地,给予更加优惠的政策,纳入招商引资名录,特事特办,进一步保护和调动发展的积极性。三是考核奖惩机制。制定了《肥城市现代畜牧业考核办法》,列入对各乡镇“6+1”考核和新农村建设千分制考核。对获得1、2、3等奖的乡镇分别奖励乡镇1万元、0.8万元、0.6万元。各乡镇对村也相继制定了奖励办法。通过机制创新,极大地调动了各级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的信心和决心。

肥城市畜牧兽医局工委主任 杨庆武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